“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著名的五言绝句,海内外华人大多自幼耳熟能详。它不仅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本身还是一个谜底为“画”的谜语——近水远山、飞鸟春花,怎能不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画面感呢?正因为如此,它成了现当代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及各种诗歌选本的宠儿。然而,这首诗的作者、创作的年代,乃至诗的题目,都还争议未定。教科书和诗歌选本,往往指其为唐代王维所写,题目为《画》。但现存王维诗集(陈尚君纂校《唐五代诗全编》卷一八一至一八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并未收录这首绝句。近年来有学者将其冠于南宋僧人道川名下(陈才智《〈画〉的作者是王维吗?》,《王维研究》第 7辑,齐鲁书社,2015),也有人考证它是唐代禅师了明的创作(杨琳《“远看山有色”是谁写的》,《光明日报》2019年1月25日第16版)。1995年发表的辽宁朝阳一座辽代壁画墓的简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县文物管理所《辽宁朝阳木头城子辽代壁画墓》,《北方文物》1995年第2期),提供了关于这首诗的时代及流传情况的一些线索,遗憾的是,三十年前的这个考古材料,迄今未得到文学史家的关注。
这座辽代壁画墓位于朝阳县木头城子乡十家村,1987年发现并发掘。从圆形单室的形制及陶瓷鸡冠壶等随葬器物来看,墓葬的年代约在十一世纪中期前后。墓内木表墨书残留了墓主人的官衔“检校国子监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但可惜缺失了姓名。墓内壁画及题诗情况,发掘简报的描述是这样的:
春水秋山图,绘于墓室的后部,左边绘二树,上有鸟,下有瑞兽,右边绘树木与人物,画中有墨书诗谜,破坏严重,大部分脱落在地下。通过拼对其诗内容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由(犹)在,人来鸟不惊。”
据墓葬的发现者、发掘者及简报执笔者之一的原朝阳县文管所孙国平先生回忆,此墓未被盗掘,壁画“春水秋山图”是杨伯达先生命名的(图 1),壁画题诗虽然脱落,但绝非如今人信手涂鸦,可惜当时未留下这首壁画题诗的照片。另外,现代以来的教科书及诗歌选本,绝大多数都作“春去花还在”,而壁画题诗作“春去花由(犹)在”,似保留了该句原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