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基本涵盖了北宋以前的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代表作,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基础,对中国和世界发展近代、现代军事科学起了积极的作用。南宋高宗时还曾指定《武经七书》为选拔将领考试的内容。明太祖朱元璋提倡“军官子孙,讲读武书”,为军事斗争和教学之急需,他命令兵部刻印《武经七书》发给有关官员和高级将领及其子孙学习。17世纪以来,在日本出现了多种重刊本、译注本,而《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在欧、亚、美流传更广。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此次出版收入了明代王阳明和胡宗宪二人的点评文字。“两个半圣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则居其一,是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言”“立功”方面均有成就的“兼三不朽”的少有的几个人物之一。评点《武经七书》则管见他“立功”一面。心学后学胡宗宪也揉以实战经验做了圈点。二人要言不烦,提要钩玄,揭示要义,发明洞见,可谓“武经之管钥”,对理解兵书之意具有借鉴价值。
《福安佛教志》,蓝炯熹总纂,是一部有关福建省福安市佛教的历史沿革、典章制度、文物遗迹、人物故事等方面的地方佛教通史。作者尽可能利用了《淳熙三山志》、历代福安地方志、福建省志、福安地方的档案材料,以及诸多佛教文献诸如历代的“传灯录”类著作,并大量参考本地的家谱、乡邑志。另外,作者还实地考察了福安的许多佛教寺庙遗址,其中有不少残垣断壁和碑刻残余,极大地丰富了福安的佛教历史。福安的佛教历史,从文献记载和文物遗迹推断,最晚可以追溯至中晚唐时期,当时中原衣冠南渡,其中的佛教信众同时传教至闽地。至五代十国的闽王时期,福安佛教逐渐兴盛。两宋以来,朝廷对佛教寺庙僧团的管理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加强了对地方佛教制度的管理,其中就包括对福安佛教的管理。
78.00元
978-7-101-17052-8丨46.00元
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