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学术著作 > 历史
走向三国:汉末群雄割据史(190—220)精--中华学术·近思
以政治思维深剖汉末板荡政局 揭秘走向局部统一的内在逻辑
¥
68.00
作者: 单敏捷著
发布日期:2025-06-13
中图分类法:K234.207
版次:1-1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版式:简体横排
千字数:260 千字 总页数:368 页
ISBN号: 9787101170733
丛书名:
访问量:165
图书购买
电子书
分享
收藏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中华书评和媒体报道
相关图片及视频
精彩章节
推荐说明
东汉中央朝廷崩溃后,各地势力在碎片化后重新整合,群雄并起,东汉名存实亡。本书聚焦于东汉末年直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这三十余年间,群雄势力发生、演进与重组的历史过程,尝试通过对基本史事的重新梳理,分析各主要军阀集团的内部矛盾以及军阀之间的利益纠葛,并从秦汉大一统制度遗产的角度,来探讨秦汉旧制是怎样抑制了汉末“破碎性分裂”的延续,并将历史发展的轨迹重新引导向局部统一。
引言 丰年之后的动乱与群雄混战的开启 /1 序章 流民与军阀 黄巾余部与黑山的军阀化进程 /24 各地区的中小军阀 /33 流民武装及中小军阀对汉末政治的影响 /40 第一章 北方地区 一、刘虞、公孙瓒的争夺及幽州士人与乌桓的政治抉择 /49 刘虞、公孙瓒与乌桓的关系及公孙瓒的崛起 /51 刘虞、公孙瓒的争夺与公孙瓒覆亡 /57 幽州士人对袁氏的态度 /67 二、袁绍集团的兴起与衰亡 /72 袁绍...
展开全文
引言 丰年之后的动乱与群雄混战的开启 /1
序章 流民与军阀
黄巾余部与黑山的军阀化进程 /24
各地区的中小军阀 /33
流民武装及中小军阀对汉末政治的影响 /40
第一章 北方地区
一、刘虞、公孙瓒的争夺及幽州士人与乌桓的政治抉择 /49
刘虞、公孙瓒与乌桓的关系及公孙瓒的崛起 /51
刘虞、公孙瓒的争夺与公孙瓒覆亡 /57
幽州士人对袁氏的态度 /67
二、袁绍集团的兴起与衰亡 /72
袁绍集团的形成及其核心人员 /73
袁绍集团的内部矛盾 /85
袁绍集团与周边独立武装力量的关系 /102
三、袁曹同盟时期的矛盾与相关史籍的后期构建 /109
袁曹同盟的形成与维系 /111
袁曹同盟时期的矛盾 /116
魏晋史书对曹操早年事迹及袁曹同盟的隐讳与构建 /128
第二章 南方地区
一、徐州军阀陶谦、刘备、吕布 /143
陶谦对徐州的统治 /144
刘备统徐州时期内外方略的转变 /148
吕布集团的政治结构与内部矛盾 /155
吕布集团与徐州周边力量、本土势力的关系 /168
二、“僭号”的袁术与“自守”的刘表 /176
袁术僭号的背景 /177
袁术集团的政治结构以及笼络部下的特别手段 /185
亲信团体缺失之下刘表和荆州内外士人的关系 /193
三、奉邑制与孙吴的地方分权治理体系 /203
学界对奉邑制的认识 /205
奉邑制施行的一些基本状况 /208
“将领养兵制”辨析 /218
孙吴对地方的分权治理 /221
第三章 西部地区
一、西北的战乱、民族融合与军阀割据 /233
西北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34
民族融合大背景下的军阀割据 /241
曹操对关陇地区的征服 /246
河西豪帅—西北分裂割据的余波 /251
二、据险而守与以教聚民的汉中张鲁 /257
张鲁集团的形成 /258
张鲁集团与北方势力的关系 /264
张鲁投降曹操后汉中一带局势的变化 /270
第四章 制度与总论
一、从《三国志·臧洪传》略论汉末关东局势 /281
从臧洪转投袁绍看当时转换效力对象的情况 /282
关东群豪敌友关系的分化组合 /285
袁绍与曹操、献帝的关系 /291
二、汉末混战与将军号制度的演变 /298
董卓入洛后将军号的显著增多 /301
将军号向中小军阀的扩散 /311
汉魏之际将军号体系的初步建立 /316
三、汉代旧制在汉末分裂到局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327
附录:汉末群雄混战大事年表 /343
收起
1.长于考证,研究视角独特。本书亦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析、对历史事件的考辨等,但又超越了对人物与故事的一般叙述,而主要从组织架构、权力运作、政治关系等方面细审这段历史。 2.层层深入,分析细致透彻。本书立足于对东汉政治制度的理解,通过分析各主要军阀的外来亲信团体、本地势力、周边力量三者的强弱对比及相互关系,探讨了军阀集团资源整合之路,进而揭示出汉末破碎性分裂最终演变为三国局部统一的内在缘由。 3.功...
展开全文
1.长于考证,研究视角独特。本书亦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析、对历史事件的考辨等,但又超越了对人物与故事的一般叙述,而主要从组织架构、权力运作、政治关系等方面细审这段历史。
2.层层深入,分析细致透彻。本书立足于对东汉政治制度的理解,通过分析各主要军阀的外来亲信团体、本地势力、周边力量三者的强弱对比及相互关系,探讨了军阀集团资源整合之路,进而揭示出汉末破碎性分裂最终演变为三国局部统一的内在缘由。
3.功底扎实,旧题时发新见。作者在北大历史系完成硕博连读,曾参与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晋书》部分等工作,文献功底深厚,对此段所涉史事常有自己的看法,对政治史研究中常用的集团分析法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较明确的见解。
收起
单敏捷,1988年生,河南省商水县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一项,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媒体报道
MORE
三国月报 2025年6月 | 单敏捷《走向三国:汉末群雄割据史(190—220)》出版
京报网 2025-07-03
近日,单敏捷《走向三国:汉末群雄割据史(190—220)》由中华书局出版。东汉中央朝廷崩溃后,各地势力在碎片化后重新整合,群雄并起,东汉名存实亡。本书聚焦于东汉末年直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这三十余年间,群雄势力发生、演进与重组的历史过程,尝试通过对基本史事的重新梳理,分析各主要军阀集团的内部矛盾以及军阀之间的利益纠葛,并从秦汉大一统制度遗产的角度,来探讨秦汉旧制是怎样抑制了汉末“破碎性分裂”的延续,并将历史发展的轨迹重新引导向局部统一。
图片
走向三国 汉末群雄割据史 目录2
走向三国 汉末群雄割据史 正文2
走向三国 汉末群雄割据史 25
走向三国 汉末群雄割据史 123
走向三国 汉末群雄割据史 134
走向三国 汉末群雄割据史 347
走向三国 汉末群雄割据史 目录1
走向三国 汉末群雄割据史 目录3
走向三国 汉末群雄割据史 目录4
走向三国 汉末群雄割据史 正文1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统一王朝逐步瓦解,三国鼎立局面随之形成。本书作者仔细研读相关史料,深入分析人物、事件、制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逻辑,全面细致地描述了这一历史过程。论述中既介绍了前人的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内容严谨深入,文字通俗流畅,可读性强。 ——陈苏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书笔触感性、观察细腻、意气纵横,允为两汉最后三十年群雄竞起之局的出色刻画。书中所论多从前人关注未及之处切入,着力...
展开全文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统一王朝逐步瓦解,三国鼎立局面随之形成。本书作者仔细研读相关史料,深入分析人物、事件、制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逻辑,全面细致地描述了这一历史过程。论述中既介绍了前人的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内容严谨深入,文字通俗流畅,可读性强。
——陈苏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书笔触感性、观察细腻、意气纵横,允为两汉最后三十年群雄竞起之局的出色刻画。书中所论多从前人关注未及之处切入,着力揭示汉末各地事态背后的肌理、脉络,为群雄所以兴亡倏忽,天下为何走向三分提供了新见,也传递了近年新政治史研究的关切所在。
——楼劲(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收起
评论
晒图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游客提交评论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物色:金瓶梅读“物”...
扬之水著
¥69.00
晚明思想史论(精)-...
嵇文甫著
¥30.00
制度与政治——政治制...
廖伯源著
¥86.00
郑天挺明史讲义(全三...
郑天挺著 孙卫国等整...
¥258.00
唐代高层文官
赖瑞和著
¥99.00
宋辽金史论集--北京...
刘浦江著
¥85.00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
何炳棣著
¥128.00
转型期日本的对华认知...
包霞琴著
¥48.00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
罗新,叶炜著
¥176.00
中国兵器史稿
周纬著
¥39.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
试读
alt :
http://www.zhbc.com.cn/resPath/ebook/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