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解码汉末乱世到三国鼎立的制度密钥 《 中华读书报 》( 2025年07月23日 07 版) 2025-07-29 15:18:33 作者:孟庆媛




《走向三国:汉末群雄割据史(190—220)》


    孟庆媛:中华书局学术出版中心编辑一部副主任兼《文史》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策划编辑“中华学术·有道”“中华学术·近思”“中华学术译丛”等丛书。

  ■孟庆媛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东汉到三国,先是一大“分”,后又一小“合”——中央王朝轰然崩塌,天下陷入群雄割据的乱局,但经过短短三十年,局面很快便从“破碎性分裂”中解脱出来,曹丕代汉称帝,三国鼎足而立。造成这一结果的所谓“大势”,究竟是什么呢? 这段充满英雄人物、权谋斗争和经典战役的历史,通过与文学的互动,呈现出真实与虚构的张力,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不过对于当下的史学研究者来说,在传世史料几乎已被前辈学人穷尽的情况下,对于三国历史特别是政治史的研究,推陈出新并非易事。岳麓书院副教授单敏捷的新著《走向三国:汉末群雄割据史(190—220)》,从已近乎枯竭的史料里,独辟蹊径,找到一把破解“为何走向三国”的密钥。

  在单敏捷看来,汉末诸雄并非个体,同时还代表着一个个政治集团。他开创性地使用“本土势力—外来势力—周边势力”的三维框架,从北到南再向西,对汉末割据天下的群雄势力做了全景式的扫描,提供了对当时政治结构不一样的理解。

  本书一个核心特色是紧紧抓住了制度演变。作者指出,汉末的混战并非是地方势力壮大后各自为政的结果,而是由朝堂上巨大的政治分裂所致,因此各军阀普遍继承了中央朝廷诸如地方长官回避本籍的原则,进而对汉末政治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又如,虽当乱世,官职爵位对于割据军阀来说也并非空名,因为只有当统帅的官职级别够高,其下属的官职分层才可能更丰富,从而容纳更多人员。从这个视角来观察袁术一系列选择,看似荒唐,背后却隐含着他加强自身统治的焦虑。当董卓之乱将汉帝国撕成碎片,作者并未停留于描述军阀割据的表象,而是深入剖析秦汉制度遗产如何成为重塑秩序的隐形之手。楼劲研究员指出,书中“从前人关注未及之处切入”的洞察力,正在于将集团分析法与制度史视角相结合,在权力网络的经纬中,勾勒出群雄竞逐的深层逻辑。

  本书还敢于对经典史实重作考辨。在曹操与张邈的恩怨纠葛、袁曹联盟的内部裂痕、袁术准备僭号的时间点等争议问题上,作者通过缜密的史料爬梳,为学界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在非虚构历史阅读持续升温的当下,本书提供了超越演义叙事的深度解读,展现了传统实证史学的力度与魅力。它告诉我们:三国不是天命所归的浪漫传奇,而是制度裂变与权力重组的必然产物;群雄割据的表象之下,秦汉四百年积累的政治智慧仍在悄然运转。对于渴望理解中国传统政治逻辑的读者而言,这把打开汉末迷局的钥匙,正闪耀着冷峻而深刻的光芒。

  作者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他的博士导师陈苏镇教授曾经告诉他:“文章没有新意的话,可以不写。”所谓“无新意不成书”,既是单老师的座右铭,也是中华书局策划这套“中华学术·近思”丛书的初心。丛书以秉持“学术创新”为生命线,以成为“未来经典”为追求目标,致力于利用新发现新材料,提出新范式新方法,推出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沿著作。单敏捷副教授的《走向三国》以史学之眼观照乱世风云,正为丛书奠定了坚实的起点。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