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
全国书迷们期盼的盛会——
2024上海书展将如期而至
为此,书香上海
自8月1日起至本届书展闭幕
特推出
“2024上海书展社长、总编辑荐书”专栏
今天为大家带来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肖启明
推荐的十种好书
大家快来看看有没有自己心仪的好书~
荐书人
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肖启明
好书·书单
01
《北齐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唐] 李百药 著
中华书局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共五十卷,包括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记载了公元534年前后北魏分裂、东魏政权建立、齐代东魏,到公元577年齐亡为止的历史。本次修订,遵循《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作总则》,以百衲本为底本,通校三朝本、南监本、殿本,参校汲本、北监本、金陵书局本等,又在点校本基础上,查核多种文献,对现存唐人史钞、文集、笔记乃至出土文献等涉及东魏北齐史事的部分,亦尽量搜罗利用,统一体例,弥补不足,对原点校本作适当修订和完善。
02
荣新江 著
中华书局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极佳的敦煌学入门读物。
03
《纲鉴易知录评注》
[清] 吴乘权 编
中华书局
《纲鉴易知录》107卷,是清代学者吴乘权编纂的纲目体史书,记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至明末的历史。本书取材于《通鉴外纪》、《通鉴前编》、《通鉴纲目》、《明纪钞略》等史书,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大事删繁就简地编成一部完整且简明易懂的中国通史。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为响应习总书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号召,特组织编写本书。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主编,改正原书文字讹误,并对其中的史实错误以注释的方式加以说明,形成准确、完整的文本;对地名、纪年、职官典故、生僻字词等施加注释,疏通文意;在每卷开头、卷末和文中重要关节,加以评论,体现了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为治国理政和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04
《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
陈引驰 主编
中华书局
这是一套由当代全国名校专家学者引导大众了解传统经典的原创全彩图文“大家小书”,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任丛书主编,各书作者是该领域卓有建树的一线学者。丛书力求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通俗易懂,将学术成果变为公共知识,将传统经典变成国人通识。自2022年7月以来,已经出版三辑15种。第三辑五种:《四书通识》《〈孙子兵法〉通识》《〈山海经〉通识》《〈黄帝内经〉通识》《〈水浒传〉通识》。
05
《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
陈引驰 主编
中华书局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任丛书主编,各书作者为全国高校各领域的优秀学者,依托他们多年在高校一线研究、教学和为人师表的人生阅历,选取作为中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以纵通古今、横贯中西的大视野,逐句阐发其文化智慧,引领读者了解、领悟中华经典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书中以宏阔的思想而成的“小”文,以智慧的灵光闪现的妙语,让读者深切感受什么是文章之美,对提升了文化审美和写作水平颇有助益。第一辑共六种:《周易百句》《论语百句》《史记百句》《老子百句》《庄子百句》《传习录百句》。
06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
[美] 列文森 著
季建青 译
中华书局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列文森久负盛誉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分为三卷,视野广阔,目光如炬,既对儒教/儒家文化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皇权、官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又聚焦于近现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以及儒教在历史进程中的沉浮,洞见迭出,启人深思,以其宏大的架构和所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经典巨著。
07
《何鲁之死:1831年震撼全球的医疗事件》
高晞 著
中华书局
1831年4月9日,伦敦盖伊医院三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中国病人何鲁切除一个重达56磅的巨瘤。在长达1小时44分钟无麻醉的手术过程中,何鲁多次昏厥,最终死在手术台上,时年32岁。本书以鸦片战争之前英国试图通过西医敲开中国大门背景下的小人物何鲁的跨国医疗事件为主线,利用海内外诸多一手资料,将此事引起的震撼,特别是对英国政坛和近代外科学史的持久影响作了精心刻画,展现了中英关系、医学进步、医学伦理、东方形象等政治、外交、科技、文化图景。
08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
江晓原 著
中华书局
天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秘且神圣的内容,对世俗权力转移与社会生活影响极深。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的创建人,更是当今国际学界中国天学研究的领军者。本书集作者四十余年研究之功,从天学的哲学基础、运作模式,以及天学与政治、星象、历法的关系和中外交流等方向,全方位展示传统天学的内容、意义与社会影响,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天学史的学术大众之作。
09
徐文跃 著
中华书局
“华章曰华,大国曰夏”,中国又称华夏,由此可见,衣冠带履是中华文明的一大基本要素。早在先秦时期,衣冠就已成为区分族群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在早期与域外诸族的接触过程中,这一基本特征得到强化并对外施加影响。本书立足中国古代服饰,基于文献、实物、图像的比对与印证,对古代服饰的域外影响进行研究。本书所述的内容并不仅限于中国,征引材料包含韩国、日本、琉球、越南等域外的文献材料,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10
张松辉 译注
中华书局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本、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安排,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呈现《帛书老子》的独特价值,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