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的地方民族政权,具有以佛教治世,以佛法教化人民的文化传统,其社会、历史、文化各个领域都受到佛教影响,被誉为“南天佛国”。至今我们仍然能够从文献记载,以及佛教物质文化遗产中,触摸并感知到南诏大理佛教信仰的盛况。 《南天佛国——南诏大理佛教历史与文化》为多学科融合视野下的新成果,从东亚佛教交流史,特别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出发,通过社会历史情境、佛教与社会、佛教文化遗产三大板块的呈现与探讨,用丰富的史料与科学的叙事,再现南诏大理佛教文化。 以下为本书绪论。
《华阳国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剑川石窟1号窟异牟寻坐朝图。贞元九年(793)四月,南诏王异牟寻向唐朝派出三路使臣,分别从戎州、黔中、安南三路,经西川到达京师长安,向唐朝表达“归大国,永为藩臣”的决心。南诏使臣赵莫罗眉、杨大和坚、杨盛受到了唐德宗的接见和嘉许,德宗“赐牟寻诏书”。贞元十年,唐德宗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颁赐“贞元册南诏印”及历书。“贞元册封南诏”结束了天宝战争以来南诏与唐朝之间的紧张关系,谱写了唐代中国西南边疆国家进程的新篇章。
千寻塔出土大鹏金翅鸟。大鹏金翅鸟又名妙翅鸟,民间称为金鸡。梵文称名为“迦楼罗”(Garuḍa),它起源于古代印度,在印度教中,迦楼罗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众鸟之王。后来,迦楼罗从印度教神祇演变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其形象为半人半鸟,头部现鹰首与喙,脚有利爪,而身躯和四肢则呈人形。迦楼罗在密教造像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汉传、藏传密教中,迦楼罗以人面鸟身,鸟面人身,或者全鸟的形象出现。南诏大理国佛教中的迦楼罗,相对于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发展出独特的风格,是佛教迦楼罗与本土金鸡、碧鸡神的结合体,演变为展翅欲飞的“大鹏金翅鸟”形象,很少有半人半神的造型。
李东红 著
978-7-101-15861-8
98.00元
作者简介
目 录
第一章 南诏大理佛教史料辑佚与整理
第二章 百年来南诏大理佛教考古发现与研究
第三章 南诏大理佛教研究的学术领域
第四章 南诏大理佛教的社会历史情境
第五章 佛教传入的时空与路径
第六章 南诏大理社会的佛教化
第七章 佛教宗派与历代高僧
第八章 本土化佛教灵山圣迹与神话传说
第九章 以佛号为名
第十章 佛教化的丧葬习俗
第十一章 佛寺与佛塔
第十二章 佛教造像
第十三章 古本经卷的发现与研究
第十四章 长卷佛教画
第十五章 佛顶尊胜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