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周重林:云南茶文化研究的领军者
评论人::《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0日 02版) 本报记者 任维东
2019-11-11 14:34:55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爱国情 奋斗者】
周重林又出茶书了,书名叫《
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
》,而且是鼎鼎大名的中华书局出版。
10月26日,周重林与其主创团队的伙伴们特意在著名的普洱茶山之一——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勐宋乡举行了新书首发式。这本散发着泥土气息与茶香的新作,是周重林与他的团队,多年来踏访西双版纳主要的普洱茶产区,以田野考察、深度调研的方式,拂去历史的尘埃,将久藏于深山、民间背后的云南古茶园秘密展示于世人面前。
现为自媒体《茶业复兴》出品人的周重林,曾任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副所长,原来从事云南地方史研究,今专注于茶文化,是一个才思敏捷、文采飞扬的青年。
出生在滇东北师宗县雄壁镇滴水塘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周重林,2002年从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酷爱写作的他主动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在报纸、杂志、大学研究所、公司等游走。
周重林与茶文化结缘始于2003年。当时,他在一家图书公司里负责一个与云南茶马古道相关的课题,由此引发了对茶文化研究的兴趣,又因为编写《云南茶典》、参与《普洱》杂志创刊等,使他开始深度研究中华传统茶文化。
让周重林困惑的是:“我们一直号称自己是茶叶大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找到许多方面的第一,现在我们的产茶面积还是世界第一。但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在这个国家,超过7万家茶企直接参与销售,但一年全部努力所创造的产值,甚至都赶不上一家英国公司。我们的人均茶消费量根本赶不上那些不产茶的国家,遥遥领先的是土耳其、英国、埃及、摩洛哥等欧洲与非洲国家,我们排在日本、印度与伊朗等亚洲国家之后。”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的崛起,传统久远的茶业也走上了振兴之路。但在周重林看来,以前大家谈论茶业复兴,侧重点是产业;今天的复兴,应该更多地指向文化。
与有些“纸上谈兵”的“专家”不同的是,为了搞好茶文化研究,周重林一直崇尚的是必须像茶树那样扎进泥土里,让手脚与地气相连。为此,他带上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一个笔记本,不辞辛苦,进村串寨爬山,与茶农、茶商广交朋友,把茶文化研究植根于广袤的田野与茶山。为写《
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
》,他深入到云南各地寻访古茶园,记录古茶树与人的故事,拍摄了众多现场图片,既展现茶山茶园的历史,也生动记录了当地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采用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为读者进行解读。
虽然在云南乃至全国茶界,搞茶文化研究的大有人在,写茶书的人也不少,但周重林当属最勤奋且写得又多、又好的那几个少数人之一。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有约50万字的文章面世。其成名作、2012年初版的《茶叶战争》已经是第18次印刷了,发行量超过了50万册,还签下了德国版、澳大利亚版合同。
与此同时,从昆明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厦门、济南,乃至台北、香港等地,周重林还马不停蹄地四处开办讲座,不遗余力地传播茶文化。所有这些,使得周重林的研究步伐越来越坚实,影响也越来越大,已成为云南茶文化领域的一个响当当的领军人物。
(本报记者 任维东)
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9-10-11
作者: 周重林,杨春,罗安然 等著
ISBN号:9787101140521
价格:
¥88.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