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日本天正二十年,1592)四月十二日,日军大举入侵朝鲜。此前,刚统一日本不久的丰臣秀吉借口向朝鲜借道入明朝贡,遭到朝鲜严词拒绝,于是就有了此次入侵。当晚釜山就被日军攻破。第二天,釜山北部的东莱府城沦陷。由于这时候的朝鲜已将近两百年没有战事,武备废弛,仓猝之间不能应战,日军兵锋所指,无不披靡,金海、密阳等府接连陷落,庆尚一道的朝鲜军队望风奔溃。五月初三日一早,朝鲜王京汉城被攻破。而国王宣祖在听到忠州溃败的消息后,已在四月三十日仓皇出奔平壤。五月二十八日,追击而至的日军在临津江之战中击败朝军,次日攻陷开城。六月十五日,日军攻入平壤,宣祖被迫流亡到中朝边界的义州。至此,开战仅短短两月,朝鲜三都均已沦陷,八道残破,国王宣祖西狩,形势岌岌可危。于是,朝鲜向明朝乞求增援,明朝以字小之仁,最终决意派兵入朝。后来,由于相持不下,明、日双方议和,也就是计划明朝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丰臣秀吉则向明朝称臣纳贡(图1)。
万历二十二年(日本文禄三年,1594)十一月初五日,明朝下令日本降伏使内藤如安(即小西飞,时为小西行长家臣,任飞驒守)到京,沈惟敬馆伴料理。同时,定下册封基调,即朝见、册封、遣使等礼仪,都遵照朝鲜、琉球事例。十五日,经略孙鑛招内藤如安入朝。十二月初七日,内藤如安抵达北京,十一日,在鸿胪寺习礼,十四日朝见明神宗(图2)。十二月三十日,明朝任命李宗城为正使、杨方亨充副使,前往釜山册封,沈惟敬一同前往。万历二十三年正月三十日,册封使一行从北京出发,四月底到达朝鲜王京汉城,并在十一月末抵达釜山。可就在万历二十四年四月,正使李宗城却擅自脱逃,于是明朝改命杨方亨为正使、沈惟敬为副使,并重新下令制作册封用的文书。杨方亨为等待重新制作的册封文书滞留釜山,沈惟敬则先渡海去了日本,并在六月二十五日在伏见城谒见丰臣秀吉。九月初二日,明朝册封使一行终于登上大坂城举行册封典礼,顺利地完成了对丰臣秀吉的册封。此前,和谈在日本小西行长和明朝沈惟敬之间展开。其间,假冒的日本降伏使从釜山被派往明朝,沈惟敬也将伪造的丰臣秀吉的降书呈递给了朝廷,所以这才有了这次册封。
册封典礼上,据说丰臣秀吉恭敬地领受了明朝颁赐的诰命(图3)、敕谕、金印、冠服等物,并立即将明朝颁赐的常服穿在了身上。当时的耶稣会士路易斯·弗洛伊斯(Luis Frois)对此也作了记录。而据当时跟随册封使到了日本的朝鲜通信使的记录,丰臣秀吉的部下如德川家康、上杉景胜等40人也穿着明朝的常服和玉带接受了明朝的官职。不过,对于册封时的情形,明朝、日本、朝鲜三方的记录多少有些出入。日本后世的一些史书如《日本外史》《征韩伟略》等刻意矮化明朝册封使的形象,说是正副使杨方亨、沈惟敬慑服于丰臣秀吉的威严,在册封时颤栗不止乃至跪着行进,需要小西行长的帮助才能成礼。更夸张的还记载说在册封使宣读明朝皇帝的敕谕“封尔为日本国王”时,丰臣秀吉勃然大怒,立即脱下明朝的衣服,甚至把敕谕也给撕了,并说自己掌控日本,想当国王就当国王,哪轮得到要明朝来册封。不过,与此相反,在杨方亨、沈惟敬呈递给明朝兵部的禀帖里,典礼上的丰臣秀吉毕恭毕敬,带领部下行了五拜三叩头礼,并效仿汉语,三呼万岁,对着北京宫阙的方向谢恩,一一如仪。
明朝颁给丰臣秀吉的敕书、诰命现在都还传世,并且保存完好,可见日方所记不实。敕书中,提到对丰臣秀吉“赐以金印,加以冠服”,还详细开列了赏赐冠服的具体内容(图4)。丰臣秀吉死后,包括明朝赐给的这批衣物在内的遗物入藏丰国神社,后来又被收藏在妙法院中(图5)。二百多年后,妙法院的法印大僧都真静等人将这批遗物编为《丰公遗宝图略》一书刊行。明朝赐给的冠服,在序中被称为“韩人物件”,书中则被称为“朝鲜人衣”(图6)。此外,后世还有韩人装饰、朝鲜国王装束等叫法。但早年的晾晒记录多记为供奉装束、太阁装束、太阁唐人装束、太阁秀吉公装束、秀吉装束、唐人装束,并没有被认为是朝鲜人的衣物。后来称之为朝鲜人衣、韩人装束,大概与赴日的朝鲜通信使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江户时代后期日本人对明朝认知上的隔膜,以致完全认不出明朝衣冠。直到1971年,日本汉学家大庭脩研究指出,这些衣物乃明朝所颁赐。1978年,服饰学家杉本正年进一步确认,这些衣物不是朝鲜人衣,而是明朝服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