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和本周四,我们在课代表的带领下,分两期共读了《项羽本纪》这一名篇。
也有受各种条件限制而没看成直播的朋友,我们生成了视频回放;您可以点进视频号主页,在“直播回放”中观看。首场直播的全程录像,您可以在“视频号—视频”中看到。
之前提出有关《项羽本纪》的几个问题,随着逐句逐段的讲述,在直播中得到了回答。
篇末附《项羽本纪》可参读篇目和书目推荐,强烈建议收藏!
Q
为什么项羽列入“本纪”?
A
项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帝王,而且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但秦灭之后实际是项羽在号令天下,所以也把他写入“本纪”。“本纪”中的《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三篇,如果严格地以是否为帝王或王朝来衡量,它们都不够资格列入“本纪”,事实上司马迁的这种安排正体现了他不重表象而重实际的史家精神。
Q
项羽是个怎样的人?
A
《淮阴侯列传》中,老部下兼老对手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最为恰当: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其强易弱。
匹夫之勇,就是自己勇猛,但不能任用下属。
妇人之仁,就是平素仁爱,该封赏的时候却舍不得。
其强易弱,表现在不建都关中而是回彭城;背弃楚怀王之约,将他迁到江南;好杀戮,失去民心。所以每战必胜,最后却输掉了天下。
Q
项羽的悲剧是如何形成的?
A
从《史记》看,项羽至少遭受了三大打击——
仇恨:祖父项燕被秦将王翦所杀,结下深仇。
不公:楚怀王对项羽明显不公平,心理落差。
背叛:自己的至亲下属相继叛变,心态失衡。
一连串的命运挫折,加上项羽天生性格的因素,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
Q
司马迁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塑造项羽这个人物?
A
司马迁喜欢项羽,写了他在战场上的百战百胜,至于他被韩信一举消灭的垓下之战,司马迁没有写在《项羽本纪》,而是写在了《高祖本纪》里。
他用全副笔力、全副精神描写了项羽在穷途末路的大显神通,以寄托他对这位悲剧英雄人物的无限遗憾与同情。
既充分肯定了项羽的历史贡献和英雄气概,同时又不遮蔽他的政治思想落后、不擅长用人、残暴坑杀秦卒等诸多缺憾,显示了这个历史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
Q
不同史书是如何描写项羽的?
A
周振甫先生的《怎样学习古文》,有《事同而记有详略改动》一段,就鸿门宴一节,《史记》《通鉴》《汉书》三者,对比得明明白白——
《通鉴》基本以《史记》为来源,但两书体例不同,《通鉴》是编年体,以记事为主,重在记事,于是减少了文学描写部分。
班固不仅把鸿门宴删得失去了许多精彩描写,就是他把鸿门宴从《项羽本纪》改到《高祖本纪》里也是不合适的。
Q
读《史记》,有哪些建议?
A
1.读注释,知其所以然;看译文,确知其意。
2.《史记》是司马迁所作,有着浓郁的司马迁个人的痕迹,褒贬随意,不同的史学家对某段史实的描写,一定会带有个人情愫和时代烙印,后世读者需要知道这一点。
3.《史记》的结构应该了解,欲知一人、一事,仅看一人纪传是肯定不够的,要参看相关人事之篇章及相关通史或断代史。
4.金圣叹评出“六才子书”,敏锐地发现了第三才子书《史记》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影响。
PS:《水浒传》对《史记》笔法的传承,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一文里,强烈推荐一看。
Q
谁杀了李由,项羽还是刘邦?(来自直播间读者的提问)
A
项刘联军打败了李由。通过对《史记》各篇章的比较阅读,杀李由的,很可能是刘邦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