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作者:楼宇烈,傅首清主编
定价:
¥58.00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脱脱著 刘浦江整理
定价:
¥280.00
南明史(精装本)
南明史(精装本)
作者:钱海岳撰
定价:
¥980.00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360.00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作者: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定价:
¥510.00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作者:[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定价:
¥298.00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作者:杨镰主编
定价:
¥298.00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作者:[元]脱脱等撰
定价:
¥540.00
邹鲁文化研究
邹鲁文化研究
作者:贾庆超等
定价:
¥0.00
明实录 附校勘记(183册)布面精装
明实录 附校勘记(183册)布面精装
作者: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黄彰健校勘
定价:
¥45000.00
读“四大名著”,为什么要读名家的点评|金圣叹对《水浒传》词语“神经质”的关注
为何我将主书名改为“何鲁之死”丨编辑手记
一部命运多舛的史书,何以成为正史整理的典范之作?
一首“落花诗”引发的血案
在春光灿烂的周末邂逅《一个人吃饭,也要好好吃》
困困困困困困:世界睡眠日,古人邀你大睡特睡!
春秋之前,有诸侯敢称王吗?
《传习录百句(口袋本)》里的那些配图“小心思”
中华书局二月新书单
今天我们如何读《资治通鉴》丨通识名家讲座
上书坊 |《乾隆十二时辰(彩图修订版)》
发布时间:2025-04-18 14:20:23
来源: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作者:
打卡盛世帝王的一日行程
还原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乾隆皇帝从凌晨四时到深夜的
十二时辰生活轨迹
书 名:
乾隆十二时辰(彩图修订版)
著 者:吴十洲
书 号:978-7-101-17004-7
出版时间:2025年2月
定 价:98.00元
开 本:32开
装 帧:精装
字 数:330千字
页 码:440
CIP分类:K249.09
主 题 词:清代-历史-通俗读物
上架建议
历史文化
编辑推荐
1. 以微观视角透视盛世,一日窥见乾隆帝的多重面向。本书独辟蹊径,选取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1765年1月28日)这一看似平凡的日子,通过详实的史料还原乾隆帝从凌晨四时到深夜的十二时辰生活轨迹。从朝祭、政务到赏玩文物,从孝道伦理到文化信仰,层层叠加的时间维度展现了乾隆帝作为帝王、丈夫、儿子、收藏家的复杂形象,以及盛世之下的隐忧。
2. 历史学者严谨还原乾隆帝生活细节。作者吴十洲深耕清史研究,依托《清实录》《起居注》等原始档案,结合奏折、御制诗、文物记录,以通俗笔法将专业史料转化为生动叙述,严谨还原乾隆帝的政务决策、艺术鉴赏与生活细节:谁是乾隆帝一生念念不忘的心头爱?乾隆帝喜欢谁的书法?喜欢谁的画儿?他喜欢雪吗?他重视农业吗?他会接见基层官员吗?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乾隆皇帝。
3. 一百二十余幅彩插,再现历史场景。彩图修订版收录紫禁城平面图,郎世宁、董邦达等清宫画作,乾隆帝御笔书画及三希堂珍宝,紫禁城历史照片和现代摄影作品等珍贵插图,图文并茂,让历史场景跃然纸上。
4. 四色精装,沉浸式体验盛世帝王的一天。本书纸面精装,封面局部烫金,书名及封底日晷采用磨砂UV,还原正月初八日紫禁城残雪质感。四色印刷,色调温润古朴,书前特别附有“乾隆一日体验卡”,内页辑封设计巧妙结合中国传统颜色,对应一日之时间变化。通过视觉化呈现,进一步降低阅读门槛,让档案中的冰冷文字变为可感知的历史温度。
内容简介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初八这一天是历史上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但历史学者通过钩沉史料,复原了乾隆皇帝从清晨到午夜的“日程表”,以此展现出乾隆朝乃至整个清代政治文化的特色。本书作者通过上谕、清宫档案、御制诗文、奏折以及其他清代文献,从清史及社会史角度,将乾隆帝一天的生活拆解为朝祭、大内起居、恭读圣训、联赓对诗、批阅奏折、召见臣工、品鉴古玩、宫闱生活、祭星等维度,以情文并茂的笔法,描绘出一个五十五岁、正处于人生巅峰、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的有血有肉的乾隆帝,并展示清代政治文化的多个面向。
全书采用四色印刷,精选与乾隆帝相关的书画、文物,紫禁城历史照片和现代摄影作品等珍贵插图,图文互见,生动呈现了一个丰富立体的乾隆皇帝生活世界。
作者简介
吴十洲
本名吴卫国,1953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著有《乾隆十二时辰》《两周礼器制度研究》《紫禁城的黎明》等。
目 录
前言
引子 三冬瑞雪 上慰圣怀
子时至寅正以前,入眠。
去岁的腊月雪和新年的正月雪,几乎洒遍了帝国的大江南北。各地大吏奏报瑞雪情形的折子纷纷送达御前,其中不少奏折博得龙心大悦。乾隆帝心中有着一条绝对通达的逻辑:降雪即丰登之兆。有了雪,二麦便可发荣滋长,来岁便可望丰获。这样才能粮价平减,社会平稳,天下大治。
一 后宫朝祭 弗坠遗风
东方微微露出些许白色,约摸在寅正时刻,一曲悠扬的祭神曲响起。这是清皇室在坤宁宫进行每日例行的朝祭。整个仪典几乎用去了一个时辰,太阳已经照亮了整个紫禁城。这一天,乾隆帝未亲诣朝祭,他在用心灵与祖先的灵魂对话。乾隆帝的视线由仰视苍穹,转而正视那被阳光映白的地平线,这是用理念、用儒家的理性精神来统治着的庞大帝国。
隆重的祭礼 佛多妈妈
受胙神肉
二 大内起居 皇家用度
寅正一刻请驾,卯正一刻出西华门入西苑同豫轩进早膳。宫廷里的规矩是吃菜不许过三匙。乾隆帝喜以滋阴的燕窝、鸭子等食品为主,几乎是餐餐都要有燕窝做的菜或汤。其主副食之丰盛,与精粗相宜、荤素搭配的中原饮食养生之道相合。不消一刻,他已经推开餐具起驾了。几天后圣驾即将南巡,内务府《来文簿》为今人了解此次南巡提供了丰富的资讯。
“请驾” 御膳与御穿戴
皇家后勤:内务府 档案中的第四次南巡
三 恭读圣训 鉴往知今
每日卯时进早膳之后,如在宫中,乾隆帝必于乾清宫西暖阁或弘德殿及养心殿暖阁,览阅先皇实录、圣训。他感叹皇祖对汉文化的精熟深通与优待秀民的高明政策。先朝皇祖金戈铁马开创基业的事迹令乾隆帝热血沸腾。遵循儒道、选拔秀民的祖训又使他冷静从事。作为少数民族出身的清朝皇帝,掌握汉族文化,无疑是维护其统治的有效手段。
粲然备陈的乾清宫 “体皇祖之心为心”
“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四 重华联句 君臣之道
辰初至巳初,此时的紫禁城就像是一个诗的王国,乾隆帝戴着桂冠,高高在上。君臣二十多人在重华宫茶宴联赓对诗,他们用华丽的辞藻来赞美一尊雪象。乾隆帝理精辞熟,出口成诗,连作七首。他的诗不主张立异猎奇,不使用绮辞丽句。以诗纪事是高宗御制诗之长,以诗言情则是其御制诗之短。
四任“丞相” 建福宫小憩
重华宫茶宴 君臣联句
五 奏本理合 总揽巨细
巳正至午正,乾隆帝从重华宫回到了养心殿。一叠厚厚的奏折已放在案头。乾隆帝的统治术实在是精微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天朝上上下下,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处置。乾隆帝这一天仅御览云南总督刘藻的奏折就有六本。其具奏的时间是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云南府至京师要用去三十余天的时间。
奏折制度 驭臣之术
军机处之录副奏折 满文机密奏折
永宁经济案
六 召见臣工 君为臣纲
未初至未正,下午一时许,乾隆帝于养心殿前殿面见各部引见的臣工。在被引见者中有文职的知县、武职的游击。如此下层官员在选任赴职时都将得到引见,这无疑是其他朝代难以期冀的。引见的原因多种多样。这一天,他召见了约五十人。
养心殿正殿 召见官员
七 三希御览 皇室秘藏
酉初至酉正,忙碌了一天的乾隆帝盘坐在养心殿三希堂的炕榻上,醉心于赏玩古董与书画。这时的他就像京师中一般老百姓玩鸟笼子、踢毽子、斗蟋蟀、嗑瓜子、下棋、打麻将、聊大天儿一样,随性恬逸。据御制诗,正月初一至初八,乾隆帝御览过的有古董六件(玉器五件、瓷器一件)、书画九件(绘画八件、法书一件)。
三希堂 《石渠宝笈》与“西清四鉴”
御制诗与文物
八 宫闱遗恨 孝道家殇
戌正晚八时,乾隆帝于养心殿后殿东稍间就寝。“内言不出”是儒家的伦理禁忌,因而在所有的宫廷记录中找不到乾隆帝私生活的只言片语,民间所说的“承幸簿”压根就无存于清宫档案中。乾隆帝在以生母皇太后为至孝对象的同时,提出以孝治天下的国策。他以特别挑剔的目光来苛求一切人,以至家人也成为其孝道的牺牲品。
香妃得宠 缅怀孝贤皇后
天性至孝的皇帝 古稀天子的家庭悲剧
乌拉纳喇皇后 一代权臣和珅
九 民间祭星 宫禁孤影
正月初八日,在京师内有祭星的礼俗。戌正以后,各家要举行顺星的祭祀仪式,以燃灯为祭。帝国边城乌里雅苏台驻扎着的一支锡伯族远征军又挨过了一个风雪交加、饥寒交迫的夜晚。这五千余名锡伯族远征军及其后裔,后来成为满语唯一的继承者。这也许是乾隆帝为满洲文化流传而书写的最为精妙的一笔。
民俗祭星 太监出逃
三十年后的“十全老人” 锡伯部落的远征
附录
附录一
《乾隆十二时辰》原版序 常建华
新体裁史书的尝试之作————吴十洲著《乾隆一日》序 冯尔康
附录二
乾隆帝后妃一览表
乾隆帝皇子皇女一览表
清代皇帝二十五印玺一览表
后记
精彩章节
乾隆皇帝和他的三希堂
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棱子在金砖地面上投下暖意,一把纸扇静静地放在窗边。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宫廷,初春午后五点,乾隆帝到哪儿去了?
“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近距离看,养心殿还设了仙楼,左右配殿供奉佛祖,但是也不敢忘记祖先,隔出一间作为止斋之地。他的后嗣子孙,也只谨守他的格局,没有大规模修整。
西暖阁是一处窄窄的屋子,从勤政亲贤殿西边的小门进入这间斗室。单从室名——三希堂的字面意思来看,好像是说这里藏着三件稀世之品。实际上,这间斗室曾藏有东晋以来历代名家墨迹340件,以及金石拓片495种。这里安放着乾隆帝的文人梦想,“怀抱观古今,深心托毫素”,到处都有他的御笔。时光在养心殿内凝结了百余载。而殿外,廊子上的彩绘早已看不出模样,有些房檐已经耷拉下来……
养心殿三希堂
三希堂在养心殿西暖阁临窗的最西头的一间,上悬乾隆帝御书匾额“三希堂”。三希堂虽不足半方丈,却是乾隆帝读书、御览古玩书画的书斋精舍。乾隆帝为之专文作《三希堂记》,并命董邦达写图,汪由敦作赞,沈德潜亦奉敕作歌。《三希堂记》写得还是颇具情趣的,文曰:
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夫人生千载之下,而考古论世于千载之上,嘉言善行之触于目而会于心者,未尝不慨然增慕,思与其人揖让进退于其间。羲之清风峻节,故足尚;即献之,亦右军之令子也;而王珣,史称其整颓振靡,以廉耻自许。彼三人者,同族同时,为江左风流冠冕。今其墨迹,经数千百年治乱兴衰、存亡离合之余,适然荟萃于一堂,虽丰城之剑,合浦之珠,无以逾此。子墨有灵,能不畅然蹈抃而愉快也耶!
然吾之以“三希”名堂者,亦非尽为藏帖也。昔闻之蔡先生(即乾隆帝的师傅蔡世远)名其堂曰“二希”,其言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或者谓予不敢希天,予之意非若是也,常慕希文、希元之为人,故曰二希。”余尝为之记矣。但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则引而未发。余惟周子(周敦颐)所云,固一贯之道,夫人之所当勉者也。若必士且希贤,既贤而后希圣,已圣而后希天,则是教人自画,终无可至圣贤之时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人有尽心知性之责,则人人有希圣、希天之道。此或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乎?希希文、希元而命之曰“二希”,古人托兴名物,以识弗忘之意也。则吾今日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贤圣、希天之意可,慕闻之先生之“二希”而欲希闻之之希亦可。即谓之王氏之帖,诚三希也亦可。若夫王氏之书法,吾又何能赞一辞哉!
这篇御制文思路开阔,文采亦佳。为乾隆帝御制文中的上品。“希”者,一般有两种意思,一是稀少,罕见,通“稀”。《老子》曰:“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因之有“希为贵”之说。二是仰慕、希望、企求之意。《艺文类聚》卷二〇载晋夏侯湛《闵子骞赞》云:“圣既拟天,贤亦希圣。”即说的是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
《三希堂记》前一段写王氏之帖如何如何为稀世之品,即为“希”的第一种意思;后一段写的则是“希贤”“希圣”“希天”之“三希”,此为“希”的第二种意思,即希望之“希”。同时还有蔡先生之“希文”“希元”的“二希”,加乾隆帝的“希闻之之希”凑趣。文章的结尾并不对“三希堂”之含义作什么结论,而是风趣地说三种意思都可以,说明以“三希”命名者,亦非尽为藏帖之意。
从《石渠宝笈三编》的记载看,三希堂是清宫贮存历代书画最多的地方之一。有人猜测乾隆帝夜晚于三希堂读书、写诗、赏画,但却找不到确切的记载。仅有类似《仿王维雪溪小景成咏》诗,或许有关。诗云:
几暇画禅赏,祥花户外霏。
雪溪相印证,湘管试临挥。
为爱神情入,那论笔力微。
如因寻姓氏,耐可副三希。
十二年(1747),乾隆帝命大臣梁诗正等从内府所藏法书中编刻了一套大型丛帖《三希堂法帖》,内收魏晋到明末的名体书法作品共三百五十件,另收题跋二百一十余件。
除此之外,乾隆年间的刻帖还有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敬胜斋法帖》《墨妙轩法帖》《兰亭八柱帖》与《重刻淳化阁帖》等。
至乾隆末年宫廷刻帖已达七十多种。在《跋快雪时晴帖》中,乾隆帝云:“王右军《快雪帖》为千古妙迹,收入大内养心殿有年矣,予几暇临仿,不止数十百过,而爱玩未已。因合子敬《中秋》、元琳《伯远》二帖贮之温室中,颜曰三希堂,以志希世神物,非寻常什袭可并云。丙寅(乾隆十一年)春二月上浣御笔又识。”
乾隆帝《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三希堂中还有一副乾隆帝御书的对联,云:“怀抱观古今,深心托毫素。”毫,即毛笔。西晋陆机《文赋》云:“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同时代的崔豹《古今注》卷下《问答释义》篇中曰:“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可见先秦已有了毛笔。素,为古人书写用的白绢,有素书之称。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云:“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自隋唐以来,纸张虽已普及,但仍有以素书指代书信的说法。譬如,杜甫的《寄岑嘉州》诗:“不见故人十年余,不道故人无素书。”在乾隆帝这副对联中,“毫素”当指古人的书画墨迹。那么,何为乾隆帝所说的“怀抱”与“深心”呢?这位将“国语骑射”念兹在兹的满族皇帝,又何以对汉族文化痴迷至此呢?这真是一个深匿于他内心的谜。
乾隆帝行书御笔五言联
版 式 图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