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学术著作 > 历史
正声新奏--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精)
新媒体时代来临,历史学教育将何去何从? 九位历史学各领域从业者尝试给出他们的答案。
¥
68.00
作者: 邱靖嘉主编
发布日期:2025-01-06
中图分类法:K-42
版次:1-1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版式:简体横排
千字数:200 千字 总页数:299 页
ISBN号: 9787101167696
丛书名:
访问量:558
图书购买
电子书
分享
收藏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中华书评和媒体报道
相关图片及视频
精彩章节
本书首次明确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概念,以三个版块十章的内容,以专题形式探讨了与 “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全面分析讨论了随着新媒体时代技术进步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历史学研究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历史学面向公众的社会服务功能,历史学应如何向民众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内容服务,并与各种大众传媒方式相结合,建立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呼吁历史教学转向培养专业学者、中小学教师和历史普及人...
展开全文
本书首次明确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概念,以三个版块十章的内容,以专题形式探讨了与 “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全面分析讨论了随着新媒体时代技术进步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历史学研究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历史学面向公众的社会服务功能,历史学应如何向民众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内容服务,并与各种大众传媒方式相结合,建立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呼吁历史教学转向培养专业学者、中小学教师和历史普及人才三者并重的新思路。
收起
前 言(邱靖嘉)_1 一、编撰缘起_1 二、内容设计_5 导 论 第一章 什么是“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邱靖嘉)_3 一、新媒体时代历史学研究的新特点_4 二、面向公众:新媒体时代历史学的社会服务功能_11 三、历史学与社会公众的互动_18 四、“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与“公共史学”的关系_26 五、“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课程设计_32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通识教育(邱靖嘉)_35 一、新媒体...
展开全文
前 言(邱靖嘉)_1
一、编撰缘起_1
二、内容设计_5
导 论
第一章 什么是“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邱靖嘉)_3
一、新媒体时代历史学研究的新特点_4
二、面向公众:新媒体时代历史学的社会服务功能_11
三、历史学与社会公众的互动_18
四、“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与“公共史学”的关系_26
五、“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课程设计_32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通识教育(邱靖嘉)_35
一、新媒体时代知识传播的特点及其对历史通识教学的挑战_37
二、转向以培养“历史学思维方式”为目标的通识教育_41
三、新文科视野下的历史学通识课程改革与实践_46
附教学案例:“司马光砸缸”故事的由来与传播(邱靖嘉)_53
一、问题之缘起:由电视媒体引发的思考_53
二、《宋史·司马光传》所载“击瓮”故事的史源分析_60
三、关于惠洪及其《冷斋夜话》_71
四、“活人”与“拯溺”:“司马光击瓮”故事产生的舆论环境_77
知识与思想的普及
第三章 历史学“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包伟民)_87
一、什么是历史学的思维方式_87
二、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_94
三、岳飞形象塑造给我们的提示_101
第四章 历史通俗写作中的相关问题(虞云国)_113
一、历史通俗写作的意义与作用_114
二、历史通俗写作中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与通感_117
三、历史通俗写作与史料的关系_124
四、历史通俗写作中的体裁与表达_133
第五章 重返历史现场与人间烟火的公共史学(姜萌)_141
一、“公共史学”的基本概念_141
二、民间通俗史学的发展_147
三、重返历史现场·重返人间烟火_151
第六章 非虚构历史写作与历史普及(张宏杰)_157
一、非虚构历史写作对作者的要求_157
二、非虚构历史写作与专业历史写作的区别_167
历史学与大众传媒
第七章 如何写好历史故事(苗子兮)_179
一、有关虞弘的故事_180
二、解读和林格尔汉墓壁画_197
第八章 让历史走进影视故事(常彧)_213
一、故事:在历史与戏剧之间_214
二、影视剧中历史元素的浓度_229
三、融历史于戏剧——历史学研究怎样助益影视剧的创作_234
四、制造历史故事——历史元素影视剧的创作_240
第九章 新媒体时代考古文博知识的公众传播(耿朔)_245
一、“考古热”与文博探索类节目的兴起_245
二、文博探索类节目的制作与影响
——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_249
三、音频节目的知识传播特点与录制应对_257
四、问题与思考_261
第十章 剧本杀中的历史学传播(骆文)_265
一、剧本杀介绍_265
二、历史学传播视野中的剧本杀_269
三、剧本杀与历史学的深度融合
——以剧本杀《兵临城下》为例_274
四、一些思考_278
后 记(邱靖嘉)_281
收起
★首创性: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历史学教育的一次系统性反思,首次明确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概念,在相关教材领域属国内首创。 ★指导性: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学实践编写,结合当下实例论述,章节设计合理,以点带面,为其他学科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探讨提供参考案例。 ★权威性: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邱靖嘉主编,包伟民、虞云国、姜萌、张宏杰、苗子兮、常彧、耿朔、骆文联合撰稿。他们深耕历史学各领域,以己所...
展开全文
★首创性: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历史学教育的一次系统性反思,首次明确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概念,在相关教材领域属国内首创。
★指导性: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学实践编写,结合当下实例论述,章节设计合理,以点带面,为其他学科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探讨提供参考案例。
★权威性: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邱靖嘉主编,包伟民、虞云国、姜萌、张宏杰、苗子兮、常彧、耿朔、骆文联合撰稿。他们深耕历史学各领域,以己所长,授人以渔。
★开放性:新媒体时代来临,历史学教育将何去何从?知识传播如何顺势改变路径?是时代话题,也是时代课题。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作为大学,我们应该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当下人民的需要?作为学生,我们在大学读历史,是否毕业后只能搞研究、当老师?作为相关从业者,我们如何正确运用历史知识来找到新的出路?在本书中,九位学者从实践出发,尝试就以下问题给出他们的答案:新媒体时代知识传播的特点,对历史通识教育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当我们在大学读历史的时候,我们在读什么?历史通俗写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历史学走向人间,与公共史学有什么关系?如何开始非虚构历史的写作?如何利用有限的历史片段,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何推动历史学研究助益影视剧的创作?如何利用音视频形式活化历史学知识的传播?如何在剧本杀等潮流游戏中,正确融入激荡的历史情节?
收起
主编 邱靖嘉,1985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美国哈佛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宋辽金史、历史文献学、科技文化史。已出版专著三部《松漠跋涉:辽金史学步》《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金史〉纂修考》,发表各类学术文章数十篇。 联合撰稿人 包伟民,1956年...
展开全文
主编
邱靖嘉,1985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美国哈佛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宋辽金史、历史文献学、科技文化史。已出版专著三部《松漠跋涉:辽金史学步》《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金史〉纂修考》,发表各类学术文章数十篇。
联合撰稿人
包伟民,1956年出生,浙江宁波市人。198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杭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为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及东南区域史等方面。
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细说宋朝》《宋代台谏制度研究》《南渡君臣》《南宋行暮》《学随世转》等专著,《学史三昧》《水浒寻宋》《从中州到钱塘》等文史随笔集。
姜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史学史、思想史、公共史学。已出版《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中国现代历史叙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在清末的实践》等专著2部,主编教材(《公共史学概论》)1部,已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青年奖”等十余项教学科研荣誉。
张宏杰,1972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在多领域从事公共史学实践,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等书,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为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苗子兮,历史写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著有“壁画上的中国史”两部《观我生》《观无量》,前者为国家图书馆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常彧,2003—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要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军事史方向的研究。长期关注影视剧中历史元素的存在与运用。曾担任《敦煌:生而传奇》、《梦华录》等多部影视剧、纪录片的历史顾问。
耿朔,1984年生,安徽郎溪人,考古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美术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汉唐考古、中国早期美术史和文化遗产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同时致力于考古文博和艺术史知识的公众传播,参与央视《国家宝藏》等多档文化类节目的创作。
骆文,毕业于北京大学,2018—2019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副研究员,长期从事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主要关注领域为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价值阐释与展示传播、青少年文化教育、城市文化发展等。
收起
媒体报道
MORE
写出历史畅销书的作家,为何大多不是历史专业出身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2025-05-06
近年来,“非虚构历史写作”日趋火热,不少专业学者和非专业人士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写作实践。那么,“非虚构历史写作”究竟在历史普及中有什么特点?写作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主题。
四月光明书榜丨《正声新奏: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
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26 04:20 2025-04-27
本书首次明确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概念,以三个版块十章的内容,以专题形式探讨了与 “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全面分析讨论了随着新媒体时代技术进步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历史学研究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历史学面向公众的社会服务功能,历史学应如何向民众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内容服务,并与各种大众传媒方式相结合,建立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呼吁历史教学转向培养专业学者、中小学教师和历史普及人才三者并重的新思路。
“司马光砸缸”可能是虚构?万字长文捋清历史经过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2025-04-08
“司马光砸缸”是宋代以来流传甚广、尽人皆知的历史故事。因此事在宋代文献中多有记载,且被写入《宋史·司马光传》,故而人们对其真实性皆深信不疑,并将其奉为髫童智力超群、见义勇为的一个经典事例。古今学者编撰的各种有关司马光的年谱、传记无一例外,均对这个故事津津乐道。
图片
2
5
P139插图
P194插图
立体封
目录1
内封2
篇章页
正声新奏-目录1
正声新奏-目录2
正声新奏-目录3
正声新奏-目录4
正声新奏-篇章页
正声新奏-正文1
正声新奏-正文2
正声新奏-正文3
正声新奏-正文4
正声新奏-正文5
评论
晒图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游客提交评论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物色:金瓶梅读“物”...
扬之水著
¥69.00
晚明思想史论(精)-...
嵇文甫著
¥30.00
制度与政治——政治制...
廖伯源著
¥86.00
郑天挺明史讲义(全三...
郑天挺著 孙卫国等整...
¥258.00
唐代高层文官
赖瑞和著
¥99.00
宋辽金史论集--北京...
刘浦江著
¥85.00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
何炳棣著
¥128.00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
罗新,叶炜著
¥176.00
中国兵器史稿
周纬著
¥39.00
尚书校诂
雒江生校诂
¥82.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
试读
alt :
http://www.zhbc.com.cn/resPath/ebook/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