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学术著作 > 文学
《西游记》与西游故事的传播、演化(精)
一样的“西游”,不一样的故事:西行取经队伍到底有几人?悟空、八戒一个被“洗白”、一个被“黑化”?蝎子精是女儿国国王的“分身”?一桩桩,一件件,答案尽在书中。
¥
68.00
作者: 胡胜著
发布日期:2023-09-13
中图分类法:I207.414
版次:1-1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版式:简体横排
千字数:260 千字 总页数:328 页
ISBN号: 9787101163049
丛书名:
访问量:185
图书购买
电子书
分享
收藏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中华书评和媒体报道
精彩章节
本书首先沿袭《西游记》“百回本中心”的传统思路,围绕《西游记》成书、版本、影响,以及人物形象、情节演化等问题展开讨论,既有对三藏、悟空等主人公原型的探究,也有对铁扇公主、女儿国王等配角形象嬗变轨迹的勾画;亦不乏对稀见版本(如“闵斋堂本”)的源流考辨。在此基础上,作者跳出“百回本中心”的思维定势,将研究对象还原为“西游”故事,进行跨文本、跨地域、超媒介、多民族方向的探讨。通过对散落民间的珍稀资料(如...
展开全文
本书首先沿袭《西游记》“百回本中心”的传统思路,围绕《西游记》成书、版本、影响,以及人物形象、情节演化等问题展开讨论,既有对三藏、悟空等主人公原型的探究,也有对铁扇公主、女儿国王等配角形象嬗变轨迹的勾画;亦不乏对稀见版本(如“闵斋堂本”)的源流考辨。在此基础上,作者跳出“百回本中心”的思维定势,将研究对象还原为“西游”故事,进行跨文本、跨地域、超媒介、多民族方向的探讨。通过对散落民间的珍稀资料(如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受生宝卷》等)的深入发掘,结合戏曲、说唱、图像等文本系统自身的艺术传统和表现成规,还原“西游”故事生成、演进的历史生态,进而发现其内在规律。故事的演化、传播历史并非百回本的成书、影响历史。
收起
序 绪论:跨文本视阈的生成 ——新时期《西游记》研究之检讨 百回本的流播、衍变 论百回本《西游记》的艺术形象重塑 ——以孙悟空与猪八戒形象的演进为例 从铁扇公主形象的艺术演变透视百回本《西游记》的艺术创新 女儿国的变迁 ——《西游记》成书一个切面的个案考察 从《心经》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地位变迁看小说意蕴的转换 “金蝉脱壳”有玄机 ——说百回本《西游记...
展开全文
序
绪论:跨文本视阈的生成
——新时期《西游记》研究之检讨
百回本的流播、衍变
论百回本《西游记》的艺术形象重塑
——以孙悟空与猪八戒形象的演进为例
从铁扇公主形象的艺术演变透视百回本《西游记》的艺术创新
女儿国的变迁
——《西游记》成书一个切面的个案考察
从《心经》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地位变迁看小说意蕴的转换
“金蝉脱壳”有玄机
——说百回本《西游记》中金蝉子的名实之变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
——以“车迟斗圣”为中心
杨悌《洞天玄记•前序》所引《西游记》辨
《西游记》与“目连戏”渊源辨
地域、信仰与西游故事的变迁
重估“南系”《西游记》:以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为切入点
叠加的影像
——从宾头卢看玄奘在“西游”世界的变身
小议“和合二仙”寒山、拾得与《西游记》的渊源
民俗话语中“西游”故事的衍变
——以常熟地区“唐僧出身”宝卷为例
《受生宝卷》与早期“西游故事”的建构
图像与科仪:《新见〈西游记〉故事画》论略
案头与场上之流转
一“山”一世界
——由两种《平顶山》剧本看宫廷与民间“西游戏”的差异
论两出稀见戏《莲花会》与《收八怪》
——兼及“西游戏”的俗化
超度科仪与《西游记》的传播
——以莆仙戏为考察对象
闽斋堂本《西游记》版本渊源论
后 记
收起
中华地理版图上多点散发的“西游”故事,经过种种流变,聚合、会通而成“终极文本”——《西游记》,本书对西游故事的流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做了较深层次开掘,特别是对唐三藏等经典形象的嬗变轨迹进行了勾画。一样的“西游”,不一样的故事:西行取经队伍到底有几人?唐三藏还有三兄弟?他的前身“金蝉子”真的暗含“蝉”的意象吗?悟空、八戒经典化过程中为什么一个被“洗白”、一个被“黑化”?铁扇公主是杂剧中鬼子母与铁扇公主...
展开全文
中华地理版图上多点散发的“西游”故事,经过种种流变,聚合、会通而成“终极文本”——《西游记》,本书对西游故事的流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做了较深层次开掘,特别是对唐三藏等经典形象的嬗变轨迹进行了勾画。一样的“西游”,不一样的故事:西行取经队伍到底有几人?唐三藏还有三兄弟?他的前身“金蝉子”真的暗含“蝉”的意象吗?悟空、八戒经典化过程中为什么一个被“洗白”、一个被“黑化”?铁扇公主是杂剧中鬼子母与铁扇公主的“二合一”吗?蝎子精竟然是女儿国国王的“分身”?寒山、拾得是怎样“走失”的?一桩桩,一件件,答案尽在《〈西游记〉与西游故事的传播、演化》。
收起
胡胜,胡胜,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儒林外史》研究会(筹)常务理事。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游记跨文本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7ZDA260)首席专家。在《文学遗产》《文献》《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
展开全文
胡胜,胡胜,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儒林外史》研究会(筹)常务理事。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游记跨文本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7ZDA260)首席专家。在《文学遗产》《文献》《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复旦学报》《南开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西游记》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辽宁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收起
中华书评
MORE
以“文化”反哺“文学” ——新时期“西游学”研究的新探索
评论人:冯伟《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06日 12版) 2024-01-09
评论内容:
百回本《西游记》的现代学术价值,主要是通过胡适、鲁迅及后代学人的不断努力而逐步确立的。但无论审美批评、文化阐释,还是作家、版本考证,抑或成书、影响研究,其前提都是确立、维护、突出百回本的中心地位。在此前文献资料相对匮乏的时期,学者聚焦百回本,深度挖掘其文学史、小说学内涵,是必要(也是必然)的选择;而当越来越多“西游故事”被发现、整理,此前立足于“终极文本”的研究路径,便越来越趋于窄化。这一点,早在胡胜、赵毓龙两位教授辑校《西游戏曲集》《西游说唱集》时,就已比较清晰地体现出来。
评论
晒图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游客提交评论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新用户注册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
李剑国著
¥268.00
吕碧城著作集(上下册...
会闲,鈡锦,李保民编
¥138.00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
黄一农著
¥138.00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
李晓红著
¥59.00
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研...
童岭著
¥54.00
泽螺居诗经新证 泽螺...
于省吾 著
¥95.00
论语文学研究
阳清 著
¥30.00
诗经二南汇通(精)
刘毓庆著
¥79.00
陈乃乾日记(精)
陈乃乾 著 虞坤林...
¥58.00
鸣沙习学集(全二册)...
徐俊著
¥98.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
试读
alt :
http://www.zhbc.com.cn/resPath/ebook/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