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评详情页
《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出版 评论人:光明日报客户端
  今年是沈祖棻先生诞辰110周年,1月29日是她的生辰。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图书馆、海盐县档案馆(史志研究室)联合举办的《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首发式暨纪念沈祖棻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日前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沈祖棻是20世纪最著名的女词人、女学者之一,与丈夫程千帆并称,有“当代李清照赵明诚”之誉,朱光潜曾赞为“易安而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惜因车祸遽尔离世,留下部分未完成著作,该书所收《七绝诗论》与《手抄大鹤山人校本清真集》(卷上)手稿,即其中较完整而尤具价值的两种。前者系沈祖棻在武汉大学讲授文学史专题的讲义,与其名著《唐人七绝诗浅释》相比,《七绝诗论》视野更加开阔,打破断代局限,体现对于七绝诗体研究的整体构想。全稿六章,大体已就,唯最后一章仅存目录,未及完成。但是誊写工整,卷首由程千帆先生题签,稿内并有程先生所作批注。后者以工楷抄写,字迹秀丽端雅,有晋唐风。稿中除郑文焯校语之外,并过录汪东、黄侃二人原批近五十处,汪东之弟汪楚宝按语数条,极为罕见。两种手稿均体现出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准,此次出版,特采取原大全彩影印的形式,尽可能呈现手稿原貌,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与欣赏、收藏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说:“沈祖棻先生是难得的全才,不仅在古典文学领域造诣精深,于新文学领域亦然,她出版过新诗集《微波辞》,写过白话小说,她的地位是不应该被忘记的。在沈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此书,是对这样一位历经坎坷的诗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最好的纪念。”他还回忆了当年施蛰存先生建议他阅读沈先生的作品的经过。

  复旦大学傅杰教授则回忆起与程千帆先生交往中的动人段落:“程先生对沈先生感情极为深厚,他非常愿意跟人谈起沈先生。我有一次告诉他,钱钟书先生曾赞扬沈先生的作品,他十分高兴,立即委托我提供相关文章复印件,后来我把这本书送给了程先生。”傅杰教授还说:“看到这本沈祖棻先生的手稿,是一件令人吃惊又快乐的事情,这样老一辈的手稿很珍贵,能够出版,功在后世。”

  上海大学张寅彭教授同样表达了对于第一时间看到沈祖棻先生的手稿的兴奋之情,他回顾清代诗歌发展历程,认为“沈先生的诗受到同光体的影响,气息古典而正宗,成就卓著”。浙江师范大学李圣华教授指出,沈祖棻先生的文学成就,有家学渊源的重要因素,无疑是江南文脉传承的一种体现,也跟祖籍海盐的文化气息不可分割。

  华东师范大学钟锦副教授由本次影印手稿中的《七绝诗论》,谈及沈祖棻先生名著《唐人七绝诗浅释》和《宋词赏析》,认为这两本书对于古典文学的探究深入而显豁,在大众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是由这两本书而开始略窥古典文学之门径。

  西泠印社社员卢康华则着重分析了沈先生的书法艺术,指出其不仅在技法上有扎实的童子功,而且取法乎上,不染时流浅俗之弊,同时又有深厚精湛的学问为根柢,故能道进乎技,不落入斤斤于点画的下乘。他说:“沈祖棻先生的书法,以我的观察,完全可以跻身最优秀的女性艺术家之列而毫无愧色。对近代女性书家的相关研究,是个尚待深入的领域,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者可以贡献真正富于启示意义的论著。而像沈祖棻先生手稿著作这样的影印出版工作,就是为推进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文献的功德无量之事。”

  国内首屈一指的吕碧城研究专家、中华书局上海公司学术顾问李保民说,虽然自己多年来喜爱、研究吕碧城,但同样认为沈祖棻先生的成就不逊于吕碧城,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伟大女性。他还指出,浙江海盐作为沈祖棻的故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进一步开发自身“宝藏”,加强对乡贤名人文集文献的整理、宣传,进一步推动海盐的文化建设。

  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主编张春晓为沈祖棻先生外孙女,亦即沈祖棻名作《早早诗》中的早早。沈祖棻祖籍所在的海盐县也为该书出版提供了帮助。(光明融媒记者颜维琦)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