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许多的文化产品都深受中国影响,例如本文中要提及的日本“民工漫”、漫画家岸本齐史名作《火影忍者》,就受到了我国《关尹子》一书影响。
在《火影忍者》的设定中,主角的身份属于忍者,而其所在地有忍者组成的一个村落。村落中有三位较为强大的忍者,掌握了召唤“通灵兽”的能力,这三位忍者的“通灵兽”分别是蛤蟆、蛞蝓(kuòyú)、蛇。这三种“通灵兽”之间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蛤蟆怕蛇,蛇怕蛞蝓,而蛞蝓怕蛤蟆。这种设定在初看之下很令人不解,蛤蟆怕蛇或尚有一些合理性,但蛇怕蛞蝓和蛞蝓怕蛤蟆就完全不可理解了。年少时初看《火影忍者》,对此深感疑惑,只知道来自其日本文化中“青蛙怕蛇,蛇怕蛞蝓,蛞蝓怕青蛙”的说法,再往上追溯,就无从查起。一直到某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这一设定,实则其源头来自于《关尹子》这部古籍。
《关尹子》,传说是函谷关令尹喜所作的书,是老子乘青牛西行出关点化喜后喜所作的。在《汉书·艺文志》道家类中,称《关尹子》有九篇,但早已失传。今本传下来《关尹子》九篇,分别称《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这种从一到九的命名方式是完全不合先秦诸子书的篇名命名方式的,而且六、七、九三篇篇名中所用的匕、釜、药三物,恰恰是借喻了外丹术中的相关物质概念。匕即药匕,类似于今天取药粉所用的药匙;釜即锅,是熬煮药材所用;药则是炼丹所得的丹药。而且就其文本看,今本《关尹子》文中也牵涉外丹概念,如《八筹》篇中说“婴儿蕊女,宝楼绛宫,青蛟白虎,宝鼎洪炉”,这些词汇都是在外丹中经常被使用的隐语。因此,今本《关尹子》成熟时代至早不能早过中唐,颇疑心其是五代人的著作。





言归正传,日本民俗中所谓“青蛙怕蛇,蛇怕蛞蝓,蛞蝓怕青蛙”的说法,其源头即来自《关尹子·三极》。在《三极》一篇中,有如下的说法:“蝍蛆(jíjū)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互相食也。”其中“蝍蛆”指的是蜈蚣。换言之,《三极》篇中是说:“蜈蚣食用蛇,蛇食用青蛙,青蛙食用蜈蚣。”在《三极》篇中的表述中,其比日本民俗中所言的“蛞蝓”要合逻辑一些。而且“蝍蛆食蛇”的说法,还有一个更早的来源,就是《淮南子·说林》中“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不过,由《关尹子》版本中的“蝍蛆”变为日本民俗中的“蛞蝓”,其发生的原因为何?实非本文所能细考,且待来人。
《关尹子古注四种》内页
从《关尹子》对日本漫画的影响来看,本书在成书之后,在一定时间之内,其流传是相当广泛的。在宋代,日本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颇为频繁,这之中当然包括相当多的书籍交流,推测《关尹子》极有可能就是在两宋时代入传日本的。换言之,日本民俗中所谓的“青蛙怕蛇,蛇怕蛞蝓,蛞蝓怕青蛙”的说法,其发生时代应该是日本的镰仓时代。
跳出对日本漫画的影响的视角,《关尹子》若干的比喻,细读之下,也令人感觉其生动与意藴。如《一宇》篇中说:“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几千万里而不穷也。夫何故?水无源无归。”“重云蔽天,江湖黯然,游鱼茫然,忽望波明食动,幸赐于天,即而就之,渔钓毙焉。”《六匕》篇中说:“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七釜》篇中说:“譬如大海,能变化亿万蛟鱼,水一而已。我之与物,蓊然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等等。这些比喻恢弘阔大而文采彬彬,很有些《庄子》《列子》寓言的味道。
《关尹子古注四种》内页
另外,《关尹子》若干文句中透露出的其对日常事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于道家原旨的阐解能力也值得注意。以《四符》篇中所说“蜣蜋转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蝡白者存丸中,俄去壳而蝉”这一语为例。蜣蜋(qiāngláng)即蜣螂,也就是俗称“屎壳郎”的昆虫,《关尹子》原文中所谓的“丸”即其所团的粪球,所谓的“蝡(ruǎn)白”即粪球中出现的白色蠕虫。从现代昆虫学的视角出发,雌性蜣蜋常常会将自己的卵产在粪球中,以便幼虫孵化后有食物。因此本句所言的前三句,是《关尹子》的作者细致观察过蜣螂的生活史才能总结出的精确描述。不过,作者在此也有寄喻。《庄子·知北游》中借与东郭子的对话,庄周说大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关尹子》的作者正是糅合道在蝼蚁(虫类)、在屎溺的说法,借蜣蜋之生活而点明大道之所在。
《关尹子古注四种》内页
我以为,这种细致的观察、巧妙的比喻、简要的表述以及优美的文辞,是《关尹子》一书及其书中若干论述得以俘获人心、流传甚广的重要原因。《三极》中言“蝍蛆”“蛇”“蛙”三者的关系时非常简要,其构成如同环形的三角关系的讲法确实是在之前的中国文史典籍中未有的。这种新奇或也正是能够化入镰仓时代日本民俗传说的重要动因。
清代魏禧在给友人的书信中,他也曾引用《关尹子》这一比喻,而说:“弟每服诵斯语,以为《四书》《五经》莫不如是。”将这种互融的三角关系引入到《四书》《五经》中,使其内容之间互相扶正,而“矫其偏而去其毒,然后食之者,有益而无损”,并称:“吾辈为学立言,自多偏至,虽其是者,不能无弊。朋友讲益,所谓佐使炮制,以成是药之功,免是药之罪者,而敢不敬受乎?”如此别出心裁地化用这个影响邻国的比喻,也足以见此语意涵并非只有今人所用之“制衡”的关系。
魏禧
总之,今本《关尹子》不应当算作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那部汉代流传的《关尹子》,但其中的语言艺术与哲学思考,却并不弱于其他道家诸子著作如《庄子》《抱朴子》《无能子》等,这或许也得以解释,为何自两宋以来,《关尹子》先后得到了众多人士的注解,并且在道籍中一再被推举为“经典”。
道家要籍《关尹子》完整注本的整理合集
张丽娟 点校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6360-5
6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关尹子》现存四个完整注本的点校合刊。四个注本对《关尹子》分章或分句注疏阐释,或重内丹,或偏心性,或合禅入道,或融汇三教,各有特色。四个注本及版本分别为:南宋陈显微《文始经言外旨》,以《正统道藏》本为底本;宋末元初杜道坚《关尹子阐玄》,以清乾隆四年曹炎抄本为底本;元代牛道淳《文始真经注》,以《正统道藏》本为底本;明代王一清《文始经释辞》,以《故宫珍本丛刊》影印万历刊本为底本。
作者简介
张丽娟,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道家道教典籍及其思想、道家道教在海外的传播,出版专著有《以清为贵的文化哲学——〈关尹子〉及其注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