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评详情页
与《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有关的人和事 评论人: 符海朝

岳飞坐像

    如果没有后来的平反,岳飞会如蔡京、秦桧一样被后代史家编入《宋史》的《奸臣传》,被人唾骂。但平反之后,如果没有人去搜集、整理他的历史活动记录,随着岁月的迁延,岳飞的光辉事迹只能被厚重的历史所掩埋。次子岳雷曾经在狱中陪伴过岳飞一段时间,他应该了解一些与岳飞有关的事情,但岳雷在流放期间含恨去世;搜集、整理岳飞的有关文字材料的重任,只能由三子岳霖来承担了。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历史的关键时期,他为国家的进步和统一铁血担当,最后被宋高宗和秦桧等人杀害,酿成千古奇冤。

    今日中国,研究、传播岳飞精神蕴含的伟大价值,使一代代中国人正确了解岳飞历史活动的全貌,从而将其精神中最核心的部分——精忠报国,彻底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之中,也是历史研究的责任和价值所在。

    来之不易的岳飞和岳家军史料

    岳飞被害之后的20年黑暗岁月中,他是钦定的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罪犯,家人则被流放到广东、福建等非常边远、艰苦的地方,继续蒙受政治迫害,过着非人的生活;受此冤案诛连的官员和士人之多,也达到让人吃惊的程度。严酷的政治迫害局面下,几乎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为岳飞说半句公道话;大量有关岳飞的文字材料佚失或被销毁,秦桧及其党羽控制编写的南宋的官史中,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将岳飞及岳家军的功劳几乎全部抹杀,填进大量杜撰的岳飞的罪恶行动记录,以图制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这种秽史,也影响到了私史的撰写,《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两部记载高宗朝历史的最重要的南宋当代史,号称良史,却也受此影响,岳飞最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活动——岳家军四次北伐和岳飞坚决反对议和的情况,两书基本上都没有写全和写对,甚至转抄了官史中不少对岳飞的污蔑之语。

    这种恶劣的历史记录造成的恶劣后果,一直影响到现在,1930年代,某位史家据此两书及它书中的有关记载,得出了岳飞是军阀、高宗杀岳飞是正确的惊人之论。这种惊人之论,时至今日,仍有影响,微博、微信上不时见其翻版且信者有之。

    如果没有后来的平反,岳飞会如蔡京、秦桧一样被后代史家编入《宋史》的《奸臣传》,被人唾骂,作为反面教育的素材。所幸冤案终于平反,但平反之后,如果没有人去搜集、整理他的历史活动记录并汇编成书出版,随着岁月的迁延,岳飞的光辉事迹只能被厚重的历史所掩埋,他的伟大的历史形象,也难以树立,他的报国精神也无从发扬。

    岳飞入狱之后,时年16岁的次子岳雷曾经在狱中陪伴过岳飞一段时间,他应该了解一些与岳飞有关的事情,遗憾的是,岳雷在流放期间含恨去世;搜集、整理岳飞的有关文字材料的重任,只能由三子岳霖来承担了,可惜岳飞遇害时,岳霖只有12岁,懵懂少年,还不明白世事的复杂;平反之后,等他开始该方面的行动时,搜集、整理材料的历史环境已经非常不利,王贵、牛皋等岳家军的重要部将都已经告别人世,其他知情人也大都作古,为了避祸,他们在世时大都已经销毁了和岳飞有关的文字记录;尽管如此,岳霖还是费尽周折搜集到了一些重要的文字材料,并请国子博士顾杞整理出一个岳飞的传记草稿;但岳霖的工作未能完成,于63岁去世,去世之前,他叮嘱儿子岳珂,一定要把祖父的历史材料搜集、整理好,否则自己死不瞑目。

    岳珂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费多年之心血,编撰成《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和《鄂国金佗续编》三十卷,成为现存最重要的、最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因为岳飞在宋宁宗时期被追封鄂王,故名“鄂国”;“金佗”是嘉兴府城内的坊名,岳珂曾在此居住多年;“稡”与“萃”相通,为收集之意。

    岳珂文笔老练,甚有才气,《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一书,达到了他预期的效果,也基本上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但是该书也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毕竟还是靠皇帝给岳飞平反,岳珂等岳飞后人,还要仰人鼻息,谋取功名利禄,所以岳珂刻意掩盖宋高宗和岳飞的矛盾,为宋高宗杀害岳飞的罪行掩责,开了后世塑造岳飞“愚忠”形象的先河;对其祖父岳飞的功劳,不免有虚美之处;相关历史记载,也有不少错讹和疏漏。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一书,南宋时期曾经三次出版,第一次名称为《鄂国金佗稡编》,第二次名称为《鄂国金佗续编》,第三次刻印时两书合为一书,方用今名。元、明、清三朝,该书曾经多次刻印出版。但是,正如许多古书在流传的过程中所常出现的情况一样,缺页、缺字之处不少,目前最流行的光绪七年(1881年)浙江书局刻本,也是错讹最多的刻本。这些缺页、缺字及错讹之处,如不经过校勘经验老到的学者的校注,势必影响研究成果的质量,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研究结论。

    新版《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的特点

    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要求,也即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十分史料说十分话,而且史料的使用,更需要一番仔细的考证功夫,建立在不可靠史料基础上的结论,自然是沙上建塔,因此,从事点校、校注类工作的学者,尤其需要坐冷板凳的功夫,急不得、快不得。他们的成果,实际上是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牢固的基础,更需要学界的尊敬。

    王曾瑜先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以研究辽、宋、金史见长,尤其在岳飞研究及岳飞思想传播领域,堪称贡献最大的学者。不同于仅仅以校注古籍见长的学者,王曾瑜先生属于校注与研究同样见长、研究风格非常严谨的学者。在辽宋金史学界,王曾瑜先生属于淡泊名利、惟重真理与学术的学者,在老中青学者中,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在阅读他的学术著作的过程中,发现有错误或不妥之处,也会以各种方式向他反馈,不会因为他是知名的历史学家而有所顾虑。他也非常欢迎朋友们这样做,这种良好的学术小氛围,也非常有利于他不断弥补校注中的缺陷。

    1989年中华书局第一版《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多达90余万字;王曾瑜先生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在没有复印的条件下,全凭手抄,往返穿梭于北京图书馆善本室,反复校对,前后花费了四年多的时间。特别是最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反复审读校样,是自己治史生涯中最累最苦的阶段,虽然尚属年富力强,却每感体力不支,而又必须勉力支撑。”他后来对人说,自己再无精力做类似的第二件大工程了。此书在古籍的标点和校勘,史料的搜集和考证方面,质量都相当高,他也自认为是他本人最重要的史学著作。1999年,在做了适度补充和修改后,又由中华书局出了第二版。去年6月,作为中华书局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一书,又出版了第三版,共5册,近120万字,采用古籍出版最标准的格式,繁体竖排。

    较之二版,第三版增加3万字,重要的修改和新增的补注达到183处。本次校注仍然以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刻本作底本,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黄日敬校补本和近代著名藏书家傅增湘校补过的浙本作为参校,少数地方参考了光绪七年(1881年)浙江书局刻本;本次校注过程中,王曾瑜先生又详细阅读了该书的四库全书本,发现也有参考价值,据此校补了若干错字和缺字。此外,本书还采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的各部分进行互校。校注过程中参考的其他史书,《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均采用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新版本,注文所征引的史籍、笔记和个人文集,也以《全宋笔记》《宋集珍本丛刊》等版本作参考,或改换更好的版本。

    使用最新的考古成果进行校注,也是该书的特色之一。2012年在武汉出土了岳家军重要将领董先的墓志铭,据此,王曾瑜先生得出结论:董先在岳飞冤狱的炮制过程中,并未完全违心地污蔑原主帅,故被降官。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王曾瑜先生在该书每一版的前言中,都写明决不能认为该书是他个人劳动的成果,对郦家驹、朱家源、邓广铭、张政烺等学界前辈从不同角度给予他的指导和帮助,都永远铭记。这对今日学界某些不良的学术风气,尤其有警示意义。

    (作者为安阳师范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