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金秋10月到了,中华书局新三全本《史记》终于来啦!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期待已久的新三全本《史记》:
1. 新三全本《史记》的作者是谁?
熟悉老三全本《史记》的读者应该记得,那一版是由当代《史记》研究大家韩兆琦先生译注的。那么新三全本《史记》的作者是谁呢?是由陈曦、周旻等人注译,经韩兆琦先生审阅的。
封面特写
新三全本《史记》的后记中说,几年前,中华书局请韩兆琦先生做新版三全本《史记》,韩兆琦先生自觉年事已高(今年韩先生已经九十高龄),为奖掖后学,让他的几个学生来完成新三全本《史记》的译注工作,由他指导、把关。
新三全本《史记》后记
此次新三全本《史记》的注译者,均为韩兆琦先生学生,跟随韩兆琦先生研究《史记》多年,曾经参与过《史记笺证》部分篇目的撰写。
此次注译过程中,他们全面吸收了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研究成果,并吸收近年来学界的新的研究成果,力求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史记》。
新三全本《史记》前言
2. 新三全本《史记》为什么是十册?
熟悉老三全本《史记》读者不难发现,新三全本跟老三全本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老三全本一共九册,而新三全本则一共十册,这是怎么回事呢?
新、老三全本书影对比图
这主要是因为新三全本对《史记》的“十表”也全部做了注释翻译,所以全书篇幅有所增加。这也使得新三全本《史记》成为市面上仅见的真正的全本全注全译本《史记》!
目前,市面上号称“全本全注全译”的《史记》也有不少。不过,对于“十表”的部分,往往只对表序做注释翻译,而对于表格正文,则多注而不译。其实,“十表”在《史记》中是非常重要的,当代《史记》研究学者陈正宏说“表是《史记》的骨架”,不读表就看不清《史记》的整体脉络。
《六国年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新三全本《史记》通过巧妙的版式设计处理,将表格正文的相应译文用楷体字排在同一格之中,方便对照阅读,对于内容较多的表格,则作通栏处理。相应的注释则排在紧随表格之后的页面上。
《高祖本纪》
此外,篇幅增加,也与新三全本《史记》更为完备的体例有关。除三全本固有的注释、翻译之外,此次对《史记》五体都有概说,方便读者整体把握;各篇篇首有“释名”,解说篇题含义,概括内容要点;篇末先列“集评”,汇集古人的精彩点评,次列“评论”,是注译者对相关问题的探讨。部分本纪、世家、列传篇末还附有“世系表”,帮助理清人物线索。
3. 新三全本《史记》注得太棒了!
新三全本《史记》,既吸收了很多优秀的古注,也汇集了众多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最新的考古发现等,可以让我们解锁很多新的知识。
先说两个小细节吧。比如我们都知道,每年开头第一个月是正(zhēng)月,但你知道“正”为什么读“zhēng”吗?其实,这跟秦始皇有关。《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出生于正月,所以他取名为“正”(写成“政”可能是后人所改)。新三全本注释引古注说,因为秦始皇名“正”,为了避讳,后来“正月”的“正”就读“征”了。
《秦始皇本纪》
又比如《项羽本纪》中说项羽“长八尺余”,这“八尺余”究竟是多高呢?一般的注本都没有注释。按现在一尺33.33厘米算,八尺就是两米多的大高个了,项羽莫非真的长得跟姚明一样?这次读新三全本的注释,才知道秦时一尺仅相当于现在的23.1厘米,项羽“长八尺余”,就相当于现在的1.84米以上。这样看来,电视剧《楚汉传奇》选择身高1.84米的何润东扮演项羽,还是比较合适的呢。
《项羽本纪》
新三全本的注释除了有前述详细的特点外,有些注释还非常深刻,帮助我们看透历史的本质。比如《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的叔叔项梁曾经在栎阳犯罪被捕,结果托一位官场朋友写信给栎阳的官员,案子很快就了了。
新三全本注释引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看法,说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秦朝看似法制严密,实则法律越严苛,执法官员的权力就越大,贪赃卖放的现象也就越严重。这样的注释,就让我们对这件小事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项羽本纪》
《史记》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书中寄寓了司马迁的身世之感,所以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新三全本在注释中,也特别注重揭示书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身世之感。
司马迁画像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国大将廉颇曾一度被免职,他的门客纷纷弃他而去;等他再度被起用时,他的门客又纷纷来投奔他。廉颇非常恼火,怒斥:“给我滚出去!”可他的门客却振振有词地谈了一番“天下以市道交”的道理,说你有权有势,我们就来投奔你,你无权无势,我们就离你而去,本该如此。就是典型的势利眼。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记载这一段呢?新三全本在注释中说:“司马迁对此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感触极深,于《孟尝君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汲郑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等篇中再三致意。”司马迁本人因李陵事件下狱时,没有一个人出面救他,因此他对世态炎凉感触极深,对这类历史现象也就特别关注,在很多篇目中都有流露。
《廉颇蔺相如列传》
韩兆琦先生在前言中说“读《史记》就是读司马迁”,确乎如此。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注释,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史记》中类似记载背后的缘由。
4. 新三全本《史记》的评析真精彩!
篇末的“集评”和“评论”是新三全本《史记》在体例上的一大特色。因为《史记》自诞生以来,它所记载人物、事件和它本身的艺术成就,就一直受到历代学人的关注,很多人都发表过精彩的评论,有利于我们读懂《史记》,因此设置了汇集古人评论的“集评”。同时,注译者对于许多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故又有“评论”。
古人的评论中,对于有些人物的评价,看得非常透彻。例如《李斯列传》记述了李斯从羡慕老鼠而求学出仕到羡慕狗而死的一生,那么如何看待李斯这个人及其悲剧结局呢?
篇末“集评”引明代锺惺说:“李斯古今第一热中富贵人也,其学问功业佐秦兼天下者,皆其取富贵之资;而其种种罪过,能使秦亡天下者,即其守富贵之道。究竟斯之富贵仅足以致族灭,盖其起念结想,尽于仓鼠一叹。”
《李斯列传》
锺惺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就是说,李斯前半生为秦统一效力,意在求取个人的富贵;后来跟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拥立秦二世胡亥,乃至于上《督责书》讨好秦二世,则都是为了保住个人的富贵,既导致了他个人的悲剧结局,也是秦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一切,在开篇写到的他看到厕所和粮仓中老鼠不同境遇而发出的感慨中就注定了。
又如《屈原贾生列传》末的“集评”中,引用了苏轼《贾谊论》,指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对于我们认识贾谊的人生悲剧,也多了一个思考的角度。
倒书页面
上面呈现的就是《史记》中特殊的“倒书”现象。从新三全本《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倒书”是这篇表的一种特殊书写方式,从宋刻本以来就是如此。
至于“倒书”产生的原因,“评论”也介绍了学者们的多种推测,有人认为倒书是为了醒目,也有人认为倒书的文字原来在可能写在竹简背面,转抄时就抄成了倒书,还有人认为倒书是作者尚未写完的特殊标记,等等。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实际上,新三全本《史记》的精彩之处,远不止上述这些。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您想知道新三全本《史记》究竟有多精彩,就赶紧去网上下单看看吧!
苏东坡荐书
绝版已久《史记》三全本终于修订出版啦,重出江湖情怀依旧,古今豪杰付将笑谈中,中华书局三全本,即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自2010年出版以来,已出一百多种,一印再印,成为畅销品牌。《史记》三全本原来因为版权问题之前已经绝版了,正版二手贵的要死,又不想买盗版。
此书自2010年6月出版以来,二手书市价一印本在上千元而且不多在惜售,可见深受广大读者喜欢,但2012和2013之间出了礼品装全九册,只印了一次,孔网价位却高达3600元左右。
终于等到了,这不是原来那一套。看介绍是韩兆琦的学生根据韩兆琦原有的笺证、三全本史记做的一个新版本。但是还是以韩兆琦的为蓝本,没有太大变化。新版和韩兆琦的对比了一下,其中出注的地方和韩兆琦的版本一模一样,每条注释的内容和韩兆琦的版本也仅限于词句上的简单差别。应该讲是为了规避和三民书局的版权纷争而采取的一种办法,历经多个版本,还是这套最为经典。但凡热爱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读者,没有谁不读史记三全本。(更多史记版本点击进入阅读原文苏东坡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