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结束只剩不到80天,你的年度书单KPI还没达标?别急着跟风刷爆款!“寻常路”走了快一年,四季度读书建议——另辟蹊径。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社科文献、齐鲁书社六大“人文顶流” 出版社联手为你提供一场选书“邪修”大赏。
《周易古经今注》包含两部分——《古经通说》与《古经今注》。《古经通说》是一部通论《易经》有关问题的专书,共计七篇,所论除包括《周易》名称的由来和意义、《周易》卦名的来历及传写脱误、《周易》辞的分类、周易法的考释等问题以外,还就《易经》中常见的十个基本用词作出通解。《古经今注》的内容主要是考释经文,即对于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以及每卦各爻的交辞给予文字训诂,包括参阅旧说以探索其原来的义蕴。高先生凭借文献学、训诂学的深厚功力,对于《周易》古奥经文的考释作出了大量的学术开拓。
天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为神秘且神圣的内容,对世俗权力转移与社会生活影响极深。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的创建人,更是当今国际学界中国天学研究的领军者。本书集作者40余年研究之功,从天学的哲学基础、运作模式,以及天学与政治、星象、历法的关系和中外交流等方向,全方位展示传统天学的内容、意义与社会影响。本书并非沿时间轴的单向论述,而是对有关天学的一系列问题,从各种角度展开考察与阐释。对问题的追索和解读,读来有路转峰回、回肠荡气之感,像侦探小说一般好读。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茶水也是全球饮用量第二大的饮料(仅次于水)。茶树作为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麓的一种植物,在成为食物和饮料之后,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本书以茶(这一事物或这个词)的语言学起源切入茶的全球史,角度颇新颖,但本书确是一部涉及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茶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诸多学科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作者通过自己的多年考证和调研走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茶从史前时代起源到在六大洲的传播并成为全球性饮料的历史,从茶的角度描述了全球化进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本空前的奇书,一本完全关于未来的书。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开启整整一代年轻人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全译本翻译费时10余年,译者近10人侯世达本人也参与其中翻译采用“移译”的方式译者就是作者,需要再创作书中是中国读者熟悉的例子和语言。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豆瓣读友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此书的人,一种是没读过的人。
全书如同一个充满戏剧性张力的故事,既有宏观性的国际视野,又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从催生汉字革命的语音中心主义转向开始,讨论汉字革命的发生、变异和中止。跟随着作者的论述,可以看到20世纪多位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如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叶圣陶、陈梦家、唐兰等参与汉字革命的经历,他们背景和立场各异,所提供的汉字改革方案也侧重各异,而汉字革命在中国一步步的变异,正与中国革命的紧张进程相呼应、重叠,从二十世纪初,历经五四、抗战、新中国成立,时代洪流为汉字革命赋予了不同面向。在最后,通过对周有光的介绍,阐明了汉字革命结束后的“余波”,并表示了汉字革命虽然已经中止,但“语文事业未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