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古文观止》高考实战版:专治文言文“读不懂、做不对”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2025-09-18 10:56:09 作者:田圆 刘伊超


《古文观止配套练习与专题研读》是《古文观止》的中学生精练与研读版,也是高考实战版。本书由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附中、北京一零一中学等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联合编写。编写的初衷是引领中学生通读、读通《古文观止》,系统训练文言文阅读的核心能力。

《古文观止配套练习与专题研读》,田圆 刘伊超 主编

配套练习:从学生文言学习的痛点和难点出发,针对性地命题

虽然《古文观止》的一些篇目被出过高考题或模拟题,但是我们更希望从中学生文言学习的角度去命制练习,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在文言文学习上遇到瓶颈的学生。本书编者都是参与北京市海淀区统考模拟试题命制的骨干教师,他们根据每篇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自己的读书理解、教学心得,参考历代评注和相关赏析,从学生文言学习的痛点和难点出发,针对性地命制试题。

同时,命题不只是简单地出几道练习,而是以引导学生读懂整篇文言文为目的。文言阅读中的重点字词、典型语言现象、层次脉络、篇章结构、文意主旨、重点难点等,都有机地融合在试题之中,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借梯跃高,由题通文。


试题题型参考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的文言文阅读题,兼顾北京卷、上海卷等高考题的特点。本书命制的试题有三个特点:

1

重视对常用实词(特别是动词)和虚词的考查

在文言文阅读中,对关键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是把握文意的基础和根本。本书练习中出现的重要实词,涵盖了常考的120个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在高考试卷中也多有考到,如2025年全国新课标I卷文言文阅读第11题选项:

如,往、去,与《屈原列传》“使使如秦受地”“臣请往如楚”的“如” 意义相同。

本书练习中两次涉及“如”字的考查:

卷二《吕相绝秦》选项:如,去、往,与《鸿门宴》中“沛公起如厕”的“如”意思相同;卷八韩愈《与陈给事书》选项:如,是“去,往”的意思。《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如”与之同义。 

为每一篇练习都设置了虚词题。虚词是理解文意、体味作者情感的关键。2025年全国新课标I 卷11题考查了“曷”和“若”两个虚词,北京卷每年都考查虚词。本书练习中出现的虚词,涵盖了高考常考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者、之”,以及一些常用的虚词,如“虽、曾、胡、莫、使、是、夫、用、曷、犹、然、唯、亟” 等等。

此外,每篇练习都有两句翻译题,强化在语境中理解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训练。

2

简答题依文命题,题型丰富,且契合高考考查方向

全国新课标卷和北京卷、上海卷在文言文阅读中均设置了简答题,简答题是未来的考查方向。《古文观止配套练习与专题研读》中,每一篇练习都设置了简答题,从题目考查的能力点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概括类  

概括文章内容。如卷三《王孙圉论楚宝》:用自己的话概括“国家的六种珍宝”应具有怎样的特点。 

概括人物形象。如卷十二《报刘一丈书》:文章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三类反面人物—守门人、钻营者和权臣,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三类人的性格特征。 

概括作者观点。2025年全国新课标I卷文言文阅读第14题:“崔述运用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观点?请概括他的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我们在命题中也注重对观点概括的训练,如卷二《子产论政宽猛》:概括孔子和子产关于施政方案观点的异同。 

(2)分析类  

分析观点或特点。如卷五《报任安书》:用自己的话谈谈对“发愤著书”的理解。 

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024年全国新课标I卷文言文阅读第14题:“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本书在命题中也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如卷一《子鱼论战》结合《春秋繁露》《史记》和《淮南子》的相关材料,谈谈对宋襄公的认识。

分析论证层次、论证方法。如卷六《论贵粟疏》:阅读文章前三段,阐述作者是如何提出“贵五谷贱金玉”这个观点的。 

(3)赏析类  

对写作手法的赏析。如卷五《高祖功臣侯年表》: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其作用。

对文章结构的赏析。如卷三《祭公谏征犬戎》:本文结尾提到周穆王此次征伐犬戎收获的战利品是四匹白狼和四只白鹿,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一细节起到的作用。

对题目的赏析。如卷十《丰乐亭记》:作者以“丰乐”为亭子命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之“乐”。

(4)探究类  

探究类题目是对学生分析概括、辨析推断等高阶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我们根据文本的特点,也在练习中设计了此类题目。如卷一《曹刿论战》:有同学认为故事里的鲁庄公是一个愚蠢的国君,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我们坚持依文命题,依体命题,既依据文章的文脉文法、内容主旨、观点和材料的勾连等高考重点考查方向,又考虑到学生阅读的难点及突破口,更关注梳理概括、分析综合等基本阅读能力,把简答题作为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深化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


3

命制对比阅读的创新题型

我们还在练习里精心命制了不同文本对比阅读的题目。有《古文观止》内相关篇目的对比阅读,如卷七《兰亭集序》和《春夜宴桃李园序》,卷七《原道》和《原毁》,卷十一《喜雨亭记》和《放鹤亭记》等。


更多的是《古文观止》篇目和内容相关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对比,主要有以下四类:

(1)《古文观止》篇目联读部编版语文教材篇目  

如卷三《召公谏厉王止谤》联读《谏太宗十思疏》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卷八《圬者王承福传》联读《种树郭橐驼传》,卷九《黄冈竹楼记》联读《陋室铭》,卷九《小石城山记》联读《小石潭记》。


(2)同一话题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  

如卷一《介之推不言禄》链接北宋吕祖谦《议介之推不言禄》,卷三《春王正月》和《穀梁传》中同一内容的对比,卷七《陈情表》和《晋书·李密传》的对比阅读,卷九《严先生祠堂记》联读《后汉书·严光传》。 


(3)有相同切入点的对比阅读  

我们在命题时也关注了两则材料异同的比较。如卷三《杜蒉扬觯》和《韩非子》片段的对比,卷六《武帝求茂材异等诏》和《全唐文·求贤诏》的对比,卷六《上书谏猎》和《全唐文·谏畋猎表》的对比,卷八《送石处士序》链接《送石处士赴河阳幕》的诗。

(4)联读评注材料  

有联读《论语》《红楼梦》等高中必读经典相关内容的。如卷二《晏子不死君难》联读《论语·宪问》评价管仲的章节;卷二《子产论尹何为邑》联读《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卷九《愚溪诗序》联读《红楼梦》,引贾宝玉的“顽愚”来帮助分析“愚溪”之“愚”。也有结合评注或评价进行分析的。如卷一《齐桓下拜受胙》,分析《论语》对齐桓公“正而不谲”的评价;卷四《邹忌讽齐王纳谏》,清代林云铭和余诚均评价此文用了“三叠法”,结合文本分析“三叠法”是如何体现的。

专题研读:比较文本做梳理,跟着老师学分析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每篇练习,“横读”《古文观止》;通过专题研读,“纵读”《古文观止》。

专题研读就是聚焦一个主题,勾连两三篇文章或相关高考试题,通过对比阅读,深化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为学生提供解读文言文的通法通则和深入研读的方法路径。

本书的专题研读有三大特点:一是内容丰富,既涵盖了《古文观止》整本书的主要方面,也包含了学生在学习、考试中遇到的不同特点的文本类型;二是系统性,每一个专题就是一个小系统,彼此之间互相照应,参差百态又协同为一,共同构建起《古文观止》整本书阅读的体系;三是实践性,学生在做题中疏通文本,在专题中探究问题,在动态的文言学习情境中,比较文本做梳理,跟着老师学分析,在读写实践中提升思维品质,增强自信。

本书汇聚二十四个专题。有聚焦专书和重要作家的大专题,如“《左传》专题研读”“《史记》专题研读”和“韩愈散文专题研读”。也有基于近几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特点设置的小专题,如《〈国语〉中的劝谏艺术》《西汉政论文笔力探微——以贾谊、晁错为例》《辨以明道,驳以成文——柳宗元驳论文浅读》《“书”体文言文的读法》和《运用“概念分析法”深入理解“记”体文言文》等。 


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文章,老师们的研究心得立足于学生阅读的“痛点”,特别适合学生文言文学习进阶,在强化文言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有系统性的阅读方法指引。 

怎么用好这本书?

《古文观止配套练习与专题研读》是为在文言学习上遇到困难,且有志于提升文言学习能力的中学生量身打造的,是北京市海淀区名师开发的、系统的文言素养进阶教程。我们的建议是从初二或高一开始,配合《古文观止》整本书的阅读,每天一文一题,读练结合,日拱一卒,持之以恒,大概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整本书的通读。

专题研读的出发点是经典重读、文本细读,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在专题引领下,下些“笨功夫”,围绕基本问题,聚焦经典文本,把文言、文法理清楚,把文气、文心读出来,练好文言基本功,提升语文核心竞争力。 

唐代诗人刘长卿有诗云“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听弹琴》)。我们在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根本在古诗文、在经典之中。我们在带领自己学生精读《古文观止》的实践中,真切地领悟到经典对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奠基作用和感发价值。我们也真诚地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影响到更多的同仁和学生,生发更多读书的种子。 

(本文作者系《古文观止配套练习与专题研读》主编)

推荐阅读


一本可用来备战高考文言文的古文观止

222篇原文逐篇精练+24篇专题研读

北京海淀六小强名校教师联合编写


《古文观止配套练习与专题研读》
田圆 刘伊超 主编
16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134-1
69.00元

本书与“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古文观止(上、下)》配套使用

学生专版,对接文言文学习、考试知识点

222篇全+作家作品介绍+导读+详注+全译

重点中学语文老师力荐


《古文观止》(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清]吴楚材 吴调侯 编选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6707-8
69.00元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