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天是第41个教师节,值此节日与新学期交汇之际,清华大学与图书馆联合推出了“甄选书单”,一共十本书,涵盖文学、历史、语言、科学等多领域,愿这份书单能成为您新学期的智慧行囊,让我们在阅读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感受文化的魅力与思想的力量。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公众号)
推荐阅读
荣新江著,中华书局2024年5月
清华大学推荐理由
作者在本书中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
作者简介
荣新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入选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关系史、丝绸之路、隋唐史、西域中亚史、敦煌吐鲁番学等。著有《归义军史研究》《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敦煌学新论》《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唐宋于阗史探研》《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吐鲁番的典籍与文书》《从学与追念》等。
内容简介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
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极佳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编辑推荐
● 本书作者荣新江教授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走访过英法德日俄五大海外敦煌吐鲁番文书收藏地的敦煌学家,“学者”和“行者”的双重身份决定了由他呈现“满世界寻找敦煌”的主题最为恰当。
● 首次系统梳理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作者足迹遍布11个国家,48个城市。本书附有作者编定的“寻访年表(1984—2023)”,有助于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场历时四十年的考察经历。
● 全景展示敦煌学的百年历史画卷。本书虽是作者充满个人色彩的讲述,但从中亦可看出敦煌学的百余年历史发展。从罗振玉、王国维,到向达、王重民,到近三十多年来英藏、法藏、俄藏文献的陆续影印出版,这不只是一个学科的兴衰浮沉,还是百年国运跌宕的明证。
● 故事与知识融合。本书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中融入了敦煌学的历史与现状、敦煌文物的流散与分布、敦煌学的常识与掌故等。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一本绝佳的敦煌学入门读物
● 图文并茂。本书收录作者当年出行的照片、信件、手绘地图、手稿、藏馆宣传页、敦煌卷子原件的照片等共200余幅,使文字更加生动直观,助力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