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俘获Z世代,小开本成出版创新试验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25-06-27 16:53:37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张聪聪  采访/整理

  小开本图书成为出版机构瞄准Z世代读者阅读喜好变化、回应碎片化时代读者对系统认知需求升级的探索。多位出版人提到,小开本图书热,是图书市场更加细分、出版运营更加精细化的趋势反映。在具体策划与营销中,如何平衡便携、趣味与知识深度、系统性等?如何最大程度体现小开本的大能量?且听躬身入局者的分享。

中华经典100句·口袋本(第一辑)


  出版市场细分化全面到来

  ■贾雪飞(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

  2025年1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系列。这套书因形态小巧精致、封面以红色为主体,被读者爱称为“中华小红书”。紧接着,我们又推出被简称为“中华‘大’红包”的新春文创礼包,收到各界的热烈反馈。

  口袋本与“经典百句”多维匹配。我们以口袋本形式推出传统经典阅读图书,倒不是因为口袋本如何“火”,根本原因是口袋本的形式和“经典百句”的内容是“对的”匹配。确定把“中华经典百句”系列做成口袋书,经过了三层考量。

  第一层,从内容与形式的匹配度考量。“经典百句”图书的内容由近百篇名句及其解读的文章组成,每篇文章包括“经典名句”“必要注释、译文”“作者解读”。经典名句,大多简短精要,是典型的碎片化阅读内容。而全书文字字数大多在6~7万间,体量轻盈。内容特点适合做版式疏朗的小开本图书。

  第二层,从“内容+形式”与“读者定位+使用场景”的匹配考量。“经典百句”在经典名句之外,主体内容是作者解读。作者解读300~1000余字不等,内涵丰富,知识量颇大。结合“经典百句”的内容特点,我们定位核心读者及其阅读为三个场景——通勤时间里的上班族+出差旅行途中的求知者+需快速抓取中华经典名言名句的使用者(如中学生、教师、公务员、新媒体从业者等)。确定读者及阅读场景,便携本自然成为首选。市面上常见的口袋本有两种开本:企鹅本(110mm×180mm)和文库本(105mm×148mm),根据书的性质和内容,也经过多个版式的调试后,我们选了较大的企鹅本。

  第三层,从“内容+形式”与“客户品位+品牌调性”的匹配考量。如果说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那么喜欢一本书则是“始于封面,陷于版式,忠于内容”。很多人把图书调性看作是出版品牌调性的体现,甚至是阅读者的个人审美层次和调性格局体现。出版者能否做出既符合读本内容、品牌价值,又让读者爱不释手、引为“同道”的书,是体现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经典百句”口袋本,经过近4个月的集中、反复尝试和调整,最终确定了版式和装帧定位——版式主张三个关键词:疏朗、层次、留白。其中留白的用意有两点。一是让读者在翻开书的瞬间强烈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空”“旷”“闲”“适”之美。二是足够的留白可以边读书边记笔记,留下思想轨迹。装帧定位风格是“雅正”“活力”与“时尚”。“雅正”是中华书局传承中华文明的“正”与“雅”,“活力”是体现新时代年轻人的生动向上之力,“时尚”是能展现传统文化现代之美的新趋势。

  让读书成为日常是共同目标。最近几年,各出版社纷纷布局口袋本、特装本等新产品形态,各有各的着眼点。我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体现图书市场的激烈变局,标志出版细分市场化的全面到来以及能否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很快就会变成测试企业存亡的生死线。通过出版高品质内容、高审美价值、高社会效益的图书,让读书成为大众生活的日常,这是出版者应该共同奋斗的目标。此外,我个人对口袋本定价的理解是,口袋本不等于低价书。图书价值应更多取决于图书的文化和知识价值,不应该简单同比于用纸量。

  “中华‘大’红包”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近年来,文创市场火爆,我们的尝试主要是围绕图书内容,制作承载图书延伸价值的文创礼包。比如2023年制作《印篆里的中国·甲辰消寒迎春套装》以及前边提到的围绕口袋本产品,制作简称为“中华‘大’红包”的《中华经典100句(口袋本) 第一辑》新春礼包。

  “中华‘大’红包”目标对象有三:正在读中小学的晚辈,爱读书的长辈和希望新年进步的自己。经过反复讨论,宣传语确定为“新春伴手送鸿福,带上中华书局的‘大’红包”。礼包包括7册喷彩色书口的“经典百句”口袋本、1只可爱的新年灵宠、7位作者的手写祝福明信片——给即将中高考的学子们的殷切鼓励、扫码即可收听收看的刘冬颖教授吟唱《诗经》的公益课,以及满满喜庆感的红色手提皮包。为让读者“开门见喜”,在红色礼包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红色的汉画像石“立官桂树”图,寓意蟾宫折桂。

  销售模式上,“中华‘大’红包”采取订单征集的模式,先确定订单,再按需生产。设计过程中,我方就和几个主要渠道不断沟通,听取意见建议,反复调整细节方案,收获订单800套,实现销售码洋超31万。

  营销思路上,主动配合、持续推进。为了配合渠道销售,我们同步制作2条介绍产品的小视频,撰写推荐文章3篇。鉴于春节前时间仓促,春节后我们又制作不同角度的推广视频3条;3月以作者讲座为契机,继续在不同平台推荐。4月开始,“中华经典共读会”每天一句,以视频引导读者共读的形式,持续营造读书的氛围。

  制作销售文创礼盒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编销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不管销售方是自营还是外部渠道,编辑部门的深度配合不可或缺。这或许是正在进行中的书业大变局的另一趋向。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