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声汉(1907—1971),湖南湘潭人,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生理学家,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教授,我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1924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生物系,193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教学与科研,晚年致力于整理、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文化遗产工作,先后完成《齐民要术今释》《农政全书校注》等十余部巨著。
石声汉(1907—1971)
《我的父亲石声汉》是石声汉之女石定枎为父亲所写的传记,全书顺着历史的年轮,真实、全面地记录了石声汉的一生,既展示了他的才华学识、高洁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他“科学救国”的理想和抱负,以及为此经历的奋斗、磨难和挫折,堪称一部20世纪爱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心灵史。
关于石声汉
李约瑟
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家、汉学家
由于他的两本著作——一本是关于前汉的农书,作者氾胜之,另一本是关于六朝时期北魏贾思勰的不朽名著《齐民要术》——他在西方世界已很出名。因此,石声汉是不会被遗忘的,而我个人将最深切地一直记着他。
叶嘉莹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石声汉先生是用自己对人生,对科学,对世界的沉重而不容旁贷的责任感谱写的生命的赞歌,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和高尚品德的表现。石声汉先生词作的成就向世人昭示了一个真理:从事自然科学应该有传统文化作基础,才有可能登上科学大山的巅峰。
李振声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贾(思勰)学之幸
本书目录
写给定枎(代序)(涂光群)
引言
第一章 湖南湘潭一个贫寒之家的奇迹
奇迹
我的太爷爷和爷爷奶奶
十二岁就支撑门户的长子
苦读的家风
第二章 在贫困中艰难求学
楚怡小学的雨雪天
明德中学唯一的半工半读生
武昌师大生物系一名贫病交加而又驰名全校的好学生
第三章 岭南的岁月
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的助理员
参加广西大瑶山考察,致力于中国哺乳动物分类研究
苍梧之恋
一生做学问,一生不做官
第四章 找到“科学救国”的课题
在浙江大学的日子
在后稷故乡立下的心愿
成婚及在南京国立编译馆的工作
负笈伦敦
第五章 奔赴大西北
留学归国举家赴张家岗
“科学救国”梦想的初次幻灭
长沙的乡居生活
第六章 和同济大学一起漂泊
到广西八步
在昆明的日子
迁居四川南溪县李庄
第七章 坚守武汉大学的十年
为报师恩坚守武大
深得学生敬佩的教授
陪同李约瑟在四川旅行结下跨越时空的友谊
《生命新观》问世
在乐山时的苦日子
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随校复员东迁去珞珈山
在不被理解和信任的痛苦中离开武汉大学
第八章 重回大西北
为科研育人竭尽心力
体现远见卓识的教研组建设
培养研究生,延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节水丰产”的理想
第九章 在无所适从的困惑中努力前行
无法远离的政治
“老运动员”的“怕运动特殊反应病”
无所适从的困惑和悲哀
第十章 用生命去攀登古农学研究的高峰
克难攻坚甘当铺路石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我国农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中国农史界的宝贵财富——老一辈农史学家间真挚无私的友谊
美好的设想未竟的遗愿
第十一章 到死漫余丝——最后岁月中的拼搏
在“科学救国”的征程上继续艰难前行
“扫地出门”的搬家和危难中的重托
父亲逆境中的坚持和对母亲的牵挂
狂风暴雨中人性光辉带来的阵阵温暖
苦难岁月中的点滴欢乐及对未来岁月的遐想
弥留病榻与最后的拼搏
永远的怀念
第十二章 我们的好阿爸
珍贵的纪念
我们的名字和小名
独特的教育方式
希望我们成为有用的人
引导我们走正确的人生之旅
阿爸给予我们温暖幸福的家
附录
深切悼念石先生·引言/姜义安
真挚执着无私——纪念姜义安先生/石定枎
石声汉往来书信
作为翻译家的石声汉/张保国
剑桥悄然行之四/张波
一条好汉——缅怀恩师石声汉教授/商寿岩
谈石声汉和他的词作(摘录)/叶嘉莹
石声汉年谱
石声汉著作目录
后记
再版后记
内页欣赏





石声汉
部分古籍整理作品
[北魏]贾思勰 撰 石声汉 校释
978-7-101-15513-6
128.00元
《齐民要术》,公元六世纪时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今存最早最完整的包含农、林、牧、副、渔的综合性系统性农学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最有系统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今释》是该书首个较为完备的点校译注本,由著名农学家石声汉教授整理,出版后蜚声海内外。本书对正文做了大量校勘工作,核校了明抄本、金钞本以及若干种明清刻本,并进行标点分段分节,加以详细的注释和翻译,使这部古奥难读的古书得以读通。这次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改正若干编校错误,以贡献给广大读者。
石声汉 译注 石定枎、谭光万 补注
978-7-101-10765-4
100.00元
本书在石声汉先生《齐民要术今释》的基础上,为各篇增加题解,增补注释,并将译文补充完整,是一个便于读者阅读和收藏的版本。
[明]徐光启 撰 石声汉 校注 石定枎 订补
978-7-101-14322-5
360.00元
《农政全书校注》是石声汉先生所整理、校注的中国历代骨干古农书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部书,从1956年开始做准备工作,直到1966年“文革”前夕,耗时十年,全稿约140万字。为了不让父亲的十年心血之作失传,2009年底石先生的女儿石定枎毅然承担起复原、整理父亲手稿的工作。历时两年多,石定枎女士努力完成了复原、整理《农政全书校注》原稿的工作。可以说,这部《农政全书校注》从初稿到整理本,再到现在的复原本,跨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六十余年的积累,凝聚着两代三批人的心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信它的出版一定有益于中国农业史的研究。
[汉]崔寔 撰 石声汉 校注
978-7-101-09275-2
22.00元
《四民月令》主要是分述一年十二月中的农事活动,同时兼及祭祀、冠婚、家礼、教育、处理社会关系、酿造、采药、织布等,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四民月令校注》,以《玉烛宝典》引文为主要依据,主要校以《齐民要术》,并参校清严可均辑本、近人唐鸿学辑本,在此基础上予以注释。每篇有原文、旧注三种、校勘、新注组成;旧注分本注、杜台卿注、贾思勰注;校勘举异同,辨是非,订讹误;新注考释疑难事典、字词,补充相关史料,便于读者理解原文。书末五篇附录,有序跋、评论及佚文,可资参考。
《便民图纂校注》
[明]邝璠 撰 石声汉、康成懿 校注
978-7-101-14954-8
35.00元
《便民图纂》反映了我国明代苏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情况。全书共十六卷,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知识和医药上的民间处方,还记载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和阴阳占卜等内容。前两卷为图画部分,包括“农务之图”和“女红之图”。后十四卷为文字部分,卷三“耕获类”,卷四“桑蚕类”,卷五、六为“树艺类”,卷七为“杂占类”,卷八“月占类”,卷九“祈禳类”,卷十“涓吉类”,卷十一起居类,卷十二、十三讲医药卫生,卷十四“牧养类”,卷十五、十六为“制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