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东京梦华录》中的清明节 中华书局三全本 2025-04-07 14:19:12 作者: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清明节总是带着几分惆怅与凄婉。然而,当我们翻开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一幅北宋时期清明节丰富多彩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里既有庄重肃穆的祭扫追思,又有热闹欢腾的游乐赏春,生动地展现出北宋京城东京在清明节独特的社会风貌与民俗风情。


祭扫:慎终追远的庄重仪式

在北宋,清明节有着重要的祭扫意义。《东京梦华录》记载:“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 北宋京师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为大寒食,寒食后的第三天,便是清明。凡是新坟,都要在这一天进行拜扫,慎终追远的传统在此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皇室作为国家的象征,在清明节的祭扫活动中起着表率作用。

“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从人皆紫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皆系官给。节日亦禁中出车马,诣奉先寺、道者院,祀诸宫人坟。” 

皇室的祭扫队伍浩浩荡荡,人员着装整齐且由官方统一供给,彰显出对祖先祭祀的高度重视。这种庄重的仪式不仅是对家族先辈的缅怀,更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强化宗法观念的一种方式。

民间的祭扫活动同样热烈而庄重。

“都城人出郊,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清明上河图》中的郊外场景

从东京城出发前往郊外祭扫的人们络绎不绝,城中纸马铺提前准备好纸叠成的楼阁,供人们祭祀时使用。人们在祖先墓前摆上供品,举行祭祀仪式,追思逝去的亲人。在这个过程中,家族成员齐聚,通过祭扫活动强化了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祭祀结束后,人们并未匆匆离去,而是在郊外的芳树之下、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享受着短暂相聚的时光,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让亲情在交流中得以延续。

美食:舌尖上的清明记忆

清明节期间,北宋东京城的饮食也别具特色。各种应节美食纷纷上市,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

“坊市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 稠饧是一种黏稠的麦芽糖,口感香甜,深受人们喜爱;麦糕以面粉或米粉为原料制作而成,松软可口;乳酪和乳饼则是利用奶制品制成的美食,体现了当时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其中,有一种名为 “子推燕” 的特色美食极具代表性。

“寒食枣䭅飞燕,用面造枣䭅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

“子推燕” 的制作颇为讲究,用面塑造出燕子的形状,中间夹着枣泥等馅料,再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楣之上。这一美食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与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人们通过制作和食用 “子推燕”,既传承了古老的节日习俗,又在品尝美食中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娱乐:春日里的欢腾景象

在北宋,清明前后的时光充满别样魅力。清明不仅是祭祀先人的庄重节日,更是人们热切拥抱春天、肆意尽享欢愉的美妙时刻。《东京梦华录》细致勾勒出东京城春日的热闹场景,处处洋溢着令人沉醉的欢腾气息。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早在清明之前,荡秋千便已成为女子们心心念念的娱乐活动。书中虽未对少女荡秋千的场景进行细腻雕琢,一句 “举目则秋千巧笑”,却生动展现出其在当时的盛行程度。瞧啊,那些少女们身着绚丽多彩的衣裳,身姿轻盈地在秋千上悠然荡起,恰似翩翩起舞的彩蝶,自在灵动。她们的欢声笑语在空中肆意回荡,那灵动活泼的身姿,毫无疑问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春日独有的快乐。

蹴鞠,这一风靡全国的体育运动,在清明前同样备受众人追捧。《东京梦华录》里 “触处则蹴鞠疏狂” 的描述,生动鲜活地展现出蹴鞠的火爆程度。无论是身处宫廷的贵族,还是市井街巷的普通百姓,无一不对蹴鞠满怀热忱。在空旷开阔的场地之上,人们自发分成两队,围绕着皮球展开激烈追逐,各种精湛技巧纷纷得以施展。蹴鞠这项运动,不仅让人们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更在你来我往之间,极大地促进了社交活动,使得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愈发紧密。

钱选《宋太宗蹴鞠图》

此外,都城的歌儿舞女们也纷纷出动,为人们带来精彩的表演。“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她们在园亭之中,或轻歌曼舞,或演奏乐器,美妙的歌声和婀娜的舞姿让人流连忘返。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尽情享受着节日的欢愉。

出行:热闹繁华的节日出行

清明节期间,东京城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人们纷纷外出,或祭扫,或游玩,形成了独特的出行景象。

“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 

人们出行时,对轿子进行精心装饰,用杨柳和各种鲜艳的花朵装点轿顶,四周垂下的花朵相互映衬,使轿子成为了一道移动的风景线。这一时期,出城上坟的人数众多,尤其是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达到了出行的高峰。道路上人流如织,车马喧嚣,展现出节日的热闹氛围。

“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谓之‘摔脚’。其旗旌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

 除了普通百姓,诸军禁卫也会在清明节期间外出。他们组成整齐的队伍,跨着骏马,演奏着音乐,四处游玩,被称为 “摔脚”。其队伍旗旌鲜明,军容雄壮,展示出北宋军队的威严与实力,与民间的热闹景象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独特的节日出行画卷。

《东京梦华录》中的清明节,是北宋社会生活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重与追思,感受到了浓厚的亲情与家族观念;也领略到了丰富多彩的节日美食、娱乐活动以及热闹繁华的出行场景,体会到北宋时期东京城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祭祀的节日,更是一个融合了文化传承、娱乐休闲、社交互动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节日,展现出北宋时期独特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东京梦华录》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