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每周知一典】《天工开物》:举世瞩目的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 中华书局三全本 2025-02-09 15:00:16 作者:


提起《天工开物》,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学生时代的历史课本中有它,2021年的《典籍里的中国》也将其深度挖掘,通过精彩演绎,让这部“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从古籍中“活”了过来。关于作者宋应星,关于这本书,我想还是有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

《天工开物》是怎样诞生的?

宋应星,江西奉新人,明万历年间出生于一个“三代尚书”的没落官僚地主家庭。他自幼就机敏过人,据传能过目不忘。精通经史子集,还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农业手工业等领域。宋应星与兄长宋应昇一起应乡试,同中举人,他名列第三,宋应昇名列第六,一时有“奉新二宋”之称。二人后与好友涂伯聚进京参加会试,遇到科场舞弊案,三人皆名落孙山。后来涂伯聚在第二次会试高中,宋应星六次会试仍未及第。


然而,多次科考并非一无所获。“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他在上京赶考过程中,游历多地,见到了很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艺,并将其记录下来。数次科举碰壁后,他回家耕读为乐,后出任江西分宜的教谕。无须为生计奔波后,他将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来。宋应星满怀热情,希望通过撰写科技书籍来造福国家和百姓。
时值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农业和手工业在继承前代技术的基础上,又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思想虽然被禁锢,但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悄悄兴起,一批科技名著应运而生,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的想法正好契合了时代潮流,他参观考察了许多农庄和手工业作坊,积累了大量科技资料,终于写成《天工开物》。崇祯八年(1635),48岁的宋应星出任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这份工作相对清闲,为他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让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之前考察资料的整理和著述当中。在分宜县任教的四年里,宋应星夜以继日,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他的巨著——《天工开物》。
1637年,在好友涂伯聚的资助下,《天工开物》刊印发行。在序言中,宋应星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这部凝聚着他多年心血的著作,不仅是对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全面总结,更是他对科学、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的体现 。

《天工开物》都讲了些什么?

《天工开物》其名,是宋应星巧借《尚书》的“天工人其代之”和《周易》的“《易》开物成务”融合而成的。人们利用自然界的法则,制造出各种各样巧夺天工的产品来。


宋应星在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按照食、衣、住、行、用的大体顺序编写,从《乃粒》(五谷)到《珠玉》共十八卷,五万多字,插图一百余幅,图文并茂地记述了中国十七世纪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艺和成就。


《天工开物》就曾记载过养蚕业是如何利用杂种优势的。除了记述农业的生产经验外,其他手工业技术也有很多记载。如,在纺织方面,记述了棉、麻、丝、皮、毛的来源和织造,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机械——花机。在煤的开采方面,记述了用竹筒排空瓦斯并进行巷道支护以后才能挖煤的先进技术,并第一次对煤做了初步的科学分类。在钢铁生产方面,记述了我国独创的由铁矿开始,依次炼成生铁和熟铁,再合炼成钢的类似于半连续化的生产系统。在金属加工方面,记述了“灌钢”“生铁淋口”、固体渗碳等先进工艺,并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鼓风设备——活塞式风箱图。在武器方面,记述了半自动爆炸水雷“混江龙”,以及边转边爆的守城武器“万人敌”等等。在轻工、化工方面,记述了油脂、冰糖、井盐、天然气、造纸、染料、瓷器、银朱、炭黑、铅丹、胡粉等许多我国传统名优产品的先进工艺……


书中还出现了大量化合物。在制盐环节,对氯化钠的提取与精制有详细记载;冶金部分,涉及铁、铜、铅等金属化合物的冶炼反应;在陶瓷烧制中,对黏土矿物里硅铝酸盐化合物的特性运用也有阐述。这些化合物相关内容,生动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对物质特性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是研究古代科技发展的珍贵资料,为后世探索古代工艺与化学知识提供了重要线索 。


《天工开物》为何令世界瞩目?


这么一部重要的著作,面世后却落寞了许久。据传,因为书中有“北虏”等字样,《天工开物》在清朝被列为禁书,直到民国初年才重见天日。但《天工开物》在国外却取得了巨大的声誉,发行了十多个版本。


十八世纪,日本曾刊印《天工开物》,这是《天工开物》第一个外文译注本。《天工开物》在朝鲜也受到了知识界的重视,用来改善其农业落后的局面。十九世纪,法国学者儒莲陆续将部分篇章译成法文,将其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随后,《天工开物》又被译为英文,在欧美其他国家继续传播。《天工开物》记载的许多技术,如养蚕、造纸、耕田灌溉、活塞风箱、锌及锌合金冶炼、灌钢技术、深井钻探、提花机等等,领先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西方人一直喜欢中国的陶瓷、丝绸等物品,《天工开物》正好提供了他们想要的技术信息,因此大受欢迎。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很推崇《天工开物》,将其称为“权威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用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他总结过中国传到西方的机械和其他技术,提到的26个项目中,《天工开物》就介绍过其中的18项,如磁罗盘、纸、瓷器、龙骨车、石碾、风箱、水排、提花机、缫丝机等。李约瑟称《天工开物》为“十七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还说宋应星是中国的阿格里科拉、中国的狄德罗。阿格里科拉是德国科学家,被誉为“矿物学之父”,其书《矿冶全书》是欧洲采矿冶金技术的经典;狄德罗为法国启蒙思想家,他主持编写的《百科全书》,是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

《天工开物》


三全本《天工开物》约请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哲学硕士生导师杨维增译注。杨先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天工开物》,八十年代出版了两本相关图书《天工开物新注研究》《宋应星思想研究及诗文注译》。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先生在给他的信件中说:“宋应星《谈天序》说:所愿此简流传后世,敢求知己于目下哉。结果,他在三百多年后才有像您一位了解他的思想和学问的人物。”杨先生文理兼通,不仅对字词进行了详细注释,更进一步用现代科学去解释古代的技术原理,读后更令人敬佩古代人民的智慧。
(《天工开物》是高中生必读书目之一,书中内容常常出现在考题中。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三全君精心整理了书中出现的化合物及其对应的化学分子式,以表格形式呈现,方便同学们查阅。)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