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穴大墓真的是曹操墓吗?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省安阳市的西高穴2号墓基本被认定为魏武王曹操的墓葬高陵。这个发现随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证明西高穴大墓即是“曹操墓”,发布方提出了几个主要依据:一是墓葬的年代是东汉晚期。二是墓葬的规格属于王侯级。三是未发现封土,符合《三国志》关于曹操墓“不封不树”的记载。四是墓葬和西门豹祠的相对位置符合史料记载。五是墓内发现了带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六是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的年与曹操的死亡年龄符合。
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和“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枕
2010年6月11日,西高穴大墓入选“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时,考古学界内部的争论也逐渐升温。质疑者提出了几项质疑:该墓曾被盗掘,文物出土位置不够确切;墓内出土石牌,存在赠给臣属或亲属的可能性;西高穴2号墓的形制与曹操族人曹休之墓类似,也就是侯级,而非王级或帝王级。
对此,发掘者回应说:西高穴大墓墓葬结构遗存仍然完整,还有经过正常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300多件;曹操墓虽与曹休墓相似,但仍有区别,这些区别就是等级的差异;将如此多的随身物品赐给大臣作为随葬品的做法不合常理。
“曹操墓”事件之后,考古学界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积极与学科外部分享新发现、新成果,努力做好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沟通,让过去能够参与当下,为现在筑牢传统。
“江口沉银”真的是张献忠的宝藏吗?
从清代开始,有关明末张献忠埋银藏宝的传说便不绝于世。2015年至2016年,四川警方破获了“江口沉银”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共追回涉案文物千余件。为了保护这批文化遗产,在国家文物局批准下,2017—2020年间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江口沉银”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
“江口沉银”遗址
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火铳、铁蒺藜、铁刀、铁剑等大量兵器,以及撑船用的铁篙和一些散落的船钉。《彭山县志》记载,顺治三年(1646),义军张献忠部与明参将杨展决战于江口镇,张部战船被焚,沉没过半,伤亡惨重,败回成都。可能就是在这次决战中,张献忠战船上的金银随焚烧的战船沉入了江底。
三次发掘还出水了大量金银锭。银锭上还刻有“赣州府”“庐陵县”“武宁县”“巴陵县”“沅陵县”“湘潭县”“黄冈县”“京山县”“清江县”“大西眉州”“石门县”等州县名称,也符合历史记载中张献忠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流动作战的情况。
最为瞩目的发现则是“蜀世子宝”金印,金印印台边长10厘米,厚3厘米,含金量约为95%,印面铸有“蜀世子宝”四字,表明这枚金印原应属于明蜀王的世子,后为张献忠部义军在攻破成都后获取。
“蜀世子宝”金印
“江口沉银”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正是文献中记载的张献忠与杨展决战的地方。为此,在评选“2017年全国十大新考古新发现”时,最初所说的“江口沉银遗址”,也被更名为“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江口沉银”就是张献忠的宝藏无疑。
三星堆遗址究竟埋藏了什么秘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被发现。2019年,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六座祭祀坑。祭祀坑内都填满了远古的珍宝。直到今天,针对这些祭祀坑的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每一位看到三星堆的人都不禁会问,这些造型奇异的古代珍宝是做什么用的?又为什么会被如此集中地掩埋在这里?它们是什么时代的东西?
三星堆出土遗物中有许多在其他地区完全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各式各样的青铜人像和面具、青铜龙虎、巨大的神树以及各类奇异的金器等。面具应当有通神的功能,在祭祀仪式中安装在神像上。有神灵,就会有祭祀者,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和跪人可能就是这样的角色。
三星堆部分出土遗物
经过数十年的考古工作,已经基本确认三星堆是一座包括宫殿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生活区的“城市”,功能分区相当明确,甚至可能有多重城墙。这说明三星堆时期古蜀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这是中国远古文明灿如满天星斗的最好诠释。
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青铜进行了科技分析,发现它们的成分与湖北、江西发现的青铜器和铜矿成分非常接近。三星堆所需的大量铜资源可能是通过水路,由长江中下游逆流而上来到这里的。三星堆中发现的数量众多的海贝、象牙以及中原青铜器,也展示着这个古蜀王国与周边地区密切的交往。
三星堆的故事神秘而精彩,但远远未到终章,目前所发掘的面积还不及遗址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未来这里还会有更多的发现,让我们一同期待这片神奇的土地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节选自《中国考古百问》)
一百个问题
展示中国考古的前世今生
呈现洛阳铲下的古代中国

《中国考古百问》
刘文锁 主编
16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6521-0
14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