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诸子”名称的由来 中华书局三全本 2024-11-15 14:52:38 作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六经之外,能够独立提出自己观点并有所论述的,一般列入子部,这类书,记载了素养高妙、才华杰出的智者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洞见。

《文心雕龙·诸子》用几句话对这类书做出了评价:“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

“子”,是古时对这类知识分子的尊称。

已出“三全本”中,“某子”占了很大一部分。

下一部将要推出什么“子”,也是许多读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还有读者问:这类书,有命名规律吗?是不是姓后边加个“子”就行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常见的“姓+子”模式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并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不同的思想流派。后来,人们把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称为“某子”。

他们的学说最初常以语录、演说或单篇文章形式传世,后经编辑整理,形成专著,一般是这个学派的著作总集。

我们现在看到的“某子”,绝大部分采用“姓”加上“子”这种命名方式。

比如,《庄子》之于庄周,《孟子》之于孟轲,《荀子》之于荀况,《列子》之于列御寇,《孙子》之于孙武(今多称《孙子兵法》),《墨子》之于墨翟,《管子》之于管仲,《慎子》之于慎到,《曾子》之于曾参,《鬻子》之于鬻熊,《傅子》之于傅玄,都是如此。

明代丰坊书法作品《逍遥游》(局部)

怎么会有人姓“尸”

姓氏稀有一些,有利于起名字;但是姓氏过于稀有,观感就有点惊悚了,比如说,尸子和《尸子》。

其实,此尸非彼尸。“尸”这个字,《说文解字》解作:“陈也。象卧之形。凡尸之属皆从尸。”陈列,象人卧的样子,并不是尸体的意思。

真正表示“尸体”的“屍”,比“尸”字晚出,《说文解字》释为:“终主。从尸,从死。”意思是人刚死,以尸体为神主。

今天,“尸”和“屍”都简化为“尸”,但它们起初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这是“尸” 

←这是“屍”

“尸”有一个重要义项:在其位而无所作为。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尸位素餐”,最早出自《汉书·朱云传》,颜师古注曰:“尸,主也。素,空也。尸位者,不举其事,但主其位而已。素餐者,德不称官,空当食禄。”意思就是官员空食俸禄而不尽职。这里的“尸”,绝对不能写作“屍”。

同样,用作姓氏的“尸”,也不能写作“屍”。

《尸子》的作者,姓尸,名佼。据说,尸氏源于姬姓,先祖是周武王的兄弟召公奭。后来,召公族人中的一支迁到了一个叫做尸乡(今河南偃师一带)的地方,就以地为氏,改姓“尸”。

尸佼是商鞅的重要谋士(一说是其老师),“商鞅变法”重要的谋划者和参与者。尸佼对道家思想多有继承和发展,一生中对于社会改革、哲学思想都有重大的贡献。《尸子》一书,就是尸佼思想最集中的体现。

为什么没有《孔子》

虽有这子那子,但像“子曾经曰过”这种指向模糊的表达,“子”一般都默认为孔子。

动图源:电视剧《武林外传》

孔子作为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子”,记载其言行的《论语》,为什么不叫《孔子》?

古人认为,《论语》是弟子记录孔子善言编成,故曰《论语》,而不号《孔子》;不似《孟子》是孟轲自作之书,故谓《孟子》。

孔子一度与弟子走散,子贡找孔子时,遇到一个人,描述孔子外貌后说孔子像“丧家狗”,孔子笑着接受了这个说法。

现代则有学者提出,《论语》在先秦时就叫《孔子》,到了汉代,才新创了《论语》这个书名。正由于是新创,所以当时人还不太习惯使用,仍沿用旧的名称,称为《孔子》。如司马迁《史记·宋世家赞》有“《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子奴,比干谏而死”,这一条见于《论语·微子》,是记事的语言,并非孔子本人说的话。刘向《说苑·建本》有“《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一条见于《论语·学而》,是孔子弟子有子的话。像司马迁、刘向这样的人,都是博学之士,他们不可能错误地将记事之语和别人的话都当作孔子所说加以引用,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孔子曰”“孔子称”中的“孔子”是书名。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说法不一,您更赞同哪个?

孔子在先,后世不能再有《孔子》,所以,孔子之孙孔伋(字子思),虽是大思想家,地位非常重要,著作也只能以字名,称为《子思子》。

为何是《老子》不是《李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既然姓李名耳,为什么是《老子》而不是《李子》?

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老”是尊称,“老子”,就是所谓“老先生”的意思;二是说“老”是姓氏,有学者考证,春秋二百四十年间,没有姓李的,有老姓而无李姓。遍查先秦典籍,没有提到“李耳”,也许“李耳”是由“老聃”两字转出,“老”和“李”古音相同,“耳”和“聃”字义相应。

《韩非子》为何称全名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汉代刘向整理内府图书时,将韩非的文章编集整理为《韩子》。《汉书·艺文志》《七录》《隋书·经籍志》等处,都著录为《韩子》。

宋代,因为尊唐代韩愈为“韩子”,所以将《韩子》改称为《韩非子》。

*对白为三全君自拟

全名加上“子”的,还有《公孙龙子》《邓析子》。至于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不叫《公孙子》和《邓子》,有待各位解答。

《武经七书》中的《尉缭子》,同样是这个模式。只不过据学者考证,尉缭不姓尉,而可能姓顿,晚年入秦以后,曾任国尉,所以被称为“尉缭”。

两“子”同姓怎么办

有两本书,书名高度相似,这就是《尹文子》和《关尹子》。

“尹文子”是指尹文,姓尹,名文,战国中叶齐国人,曾游学于稷下,《汉书·艺文志》著录《尹文子》一卷,为先秦名家代表作。

“关尹子”是指尹喜,姓尹,名喜,“关”,是指尹喜所守函谷关。原来,老子西行走到函谷关,守关官员尹喜劝老子暂时停留著书,老子遂写下《道德经》,后尹喜弃官追随老子而去,著《关尹子》,继承了老子的重道思想。

两书作者都姓尹,所以书名上有所区分。

明代张路绘《老子出关》

道家都喜欢用号命名?

“三全本”中,有两部书经常被读者问及区别何在,这就是东晋葛洪编著的《抱朴子》(内、外篇)。

其中,《内篇》的核心内容是阐述道教的修道成仙,《外篇》则以儒家为主,兼采道家、法家等。

“抱朴子”这个书名,来自葛洪的号。“抱朴”一词,首见于《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说的“见素抱朴”,意思是“行为单纯,内心淳朴”。

葛洪在自序中说:“洪期于守常,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绝嘲戏,不得其人,终日默然。故邦人咸称之为‘抱朴之士’,是以洪著书,因以自号焉。”葛洪的淳朴个性,符合老子所提倡的率实品格,所以被乡人称为“抱朴之士”,他也就以此为号,并以号为书名。但据考证,《外篇》是伪作的可能性较大。

同样以号命名的,还有《鹖冠子》和《无能子》。

《鹖冠子》是一部以道家学说为主、同时兼容百家之说的先秦著作。作者是楚人,居于深山,以鹖羽饰冠,故号“鹖冠子”。《说文解字》中,“鹖”是像雉的一种鸟,《本草纲目》说:“鹖状类雉而大,黄黑色,首有毛角如冠。性爱其党,有被侵者,直往赴斗,虽死犹不置。故古者虎贲戴鹖冠。”武官的帽子上经常饰以鹖羽,以示勇武;而这位不知名的隐士以鹖羽为冠,其内心世界可能并不平静——据说,赵国名将庞煖就是他的学生。

据说,“鹖”,就是褐马鸡。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现在不能用它的羽毛来装饰帽子了。

《无能子》为晚唐时期重要的道家著作,作者为黄巢之乱时的思想家,真实姓名、籍贯、生平事迹等已无从考据,仅留下“无能子”这个号。

为何以这两个字为号?友人为《无能子》作的序中说:“光启三年,天子在褒,四方犹兵,无能子寓于左辅景氏民舍,自晦也。”综观《无能子》全书,作者对“无为”极力推崇。推测应是他目睹刀兵四起、生灵涂炭,自己四处漂泊、生活困苦,却没有能力改变乱世,遂起号以自嘲。

以上几个书名,都跟道家思想有关系,应该不是巧合。

地名也可用来命名

如果推荐智慧谋略类经典,《鬼谷子》,是我们首先会提到的一种。鬼谷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开创者。根据横秋阁本长孙无忌《鬼谷子序》的记载,鬼谷子是楚人,因隐居在鬼谷,而称作鬼谷先生。

在一系列传说中,鬼谷子是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尉缭的老师,能够教出这么多声名显赫、各擅胜场的学生,鬼谷子其人被越传越神,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鬼谷子》这本书,有人认为它属于纵横家,有人则认为是兵书,今天看来,这本书涵盖了哲学、政治、军事、心理等多种学科门类,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

除了《鬼谷子》,《於陵子》同样是以地名命名。作者传为战国时期齐国著名思想家,廉士、隐士陈仲子,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田齐威王、宣王、湣王、襄王时代。大致与孟子为同时代人。陈仲隐居於陵(今山东邹平),世人称为“於陵子”。

以封号命名的《淮南子》

“某子”书中,有一本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被称为“绝代奇书”,它就是《淮南子》。

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博学多才,思维敏捷,著述宏富,又亲历父亲的自杀惨剧,目睹复杂诡谲的宫廷斗争、治世之下隐藏的社会矛盾,这一切,都促使他不断思索:天下如何才能长治久安。

于是,他召集人手,收集史料,主持编写了《淮南子》这部以道家思想为主、融汇各家思想的著作。“淮南”,指的是刘安的封号。


下面进入剧透总结时间——

根据三全君统计,以下的“子”,都还没有出版。

《曾子》《子思子》

《鬻子》《於陵子》

《计倪子》《孔丛子》

《尉缭子》《亢仓子》

《傅子》《文子》

《郁离子》

……

据悉,其中有的文稿已经到位,进入紧张的编校环节,很可能会连续出版。

那么,下一部,带“子”的书,会是哪一部呢?


附“三全本”已出“某子”书目


*《公孙龙子(外三种)》含《公孙龙子》《尹文子》《邓析子》《惠施历物之意》。

您还想看到哪位“子”的著作?欢迎在留言区给我们提要求。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