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童年都会有一本爱不释手的书。鲁迅儿时心心念念的即是一套绘图本《山海经》,里面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即便那只是一部刻印十分拙劣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几乎全用直线凑合”,鲁迅还是将它当作童年时期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让鲁迅如此难以忘怀呢?
《山海经》可谓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内容驳杂丰富,包罗万象,堪称一部中国上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它以山川地理布局为线索,记录了各地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矿藏物产,更有诸多神话宗教、民风民俗以及巫术医药等内容。它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对其进行了校勘整理。千百年来,《山海经》充满奇幻色彩的记载吸引着历代学者对其进行注释、考证和绘图,至今仍源源不断地为文学、影视、绘画等文艺创作提供着灵感来源,被视为中国神话之源。
中国古代版《神奇动物在哪里》
J.K.罗琳担任编剧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中,中国神兽“驺吾”的出场惊艳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这种神奇动物的原型正出自于《山海经》: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卷十二《海内北经》)
银幕上的驺吾有一条长于身体几倍的大尾巴,体型庞大却行动敏捷,像猫一样喜欢追逐毛球,与其威猛的身躯形成了一种“反差萌”。
驺吾仅作为一种外形奇特的生物在电影中短暂出场,而在中国古代,它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相传商纣王囚禁周文王时,有人到林氏国求得了驺吾兽,献给纣王,纣王大喜,于是释放了文王。古人认为这是一种象征着仁德、忠义的神兽。它不践踏绿草,不捕杀活物,只吃自然死亡的动物。天下太平,驺吾就会出现,王者有德,驺吾就会听从他的号令。
除了驺吾之外,《山海经》里还有数百种珍禽异兽,记载了它们栖息的地区、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特异功能”,简直是一部中国古代版的《神奇动物在哪里》。有些神奇动物外表接近现实世界中的动物,例如:样子像马,带有老虎斑纹的鹿蜀;长得像小猪,体内有珠子的狪狪。


还有一些则超出人们的想象,例如马身人面,长着老虎斑纹和鸟翅膀的神英招,它掌管着天帝在人间的苑囿;人面虎身,生有九条尾巴的神陆吾,它把守着昆仑山;还有长的像牛,只有一条腿的夔,黄帝用它的皮制成的鼓,声震五百里。读《山海经》,让人不禁想象远古时期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个奇幻瑰丽的世界,神灵精怪出没其间,人类只是对自然充满敬畏的孩童。难怪迅哥儿也为之着迷。



有些神奇生物的“特异功能”寄托着中国古人的美好愿望。《山海经》中记载,丹穴山上有一种鸟:
“其状如鸡,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卷一《南山经》)
这种鸟就是凤凰。它身体各部分的纹样,各代表一种美德,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安宁,体现出先民对美德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还有一些怪兽则代表着不祥的征兆。一种名叫毕方的怪鸟,只有一只脚,它出现的地方会发生奇怪的火灾;外形像狐狸,生有鱼鳍的朱獳,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发生恐怖的事。这些具有不同寓意的神奇生物,是上古中国人探索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则的一种体现。
中国神话之源
神话是一个民族最为古老的记忆,反映着上古先民的世界观。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许多广为流传的典故、传说,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山海经》。这些故事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解读和传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植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之中。
九尾狐一直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经久不衰的形象。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九尾狐被塑造为诱惑害人的形象,清代的蒲松龄创作的狐妖则是美丽、善良、侠义的女子,如今电影《封神》、动漫《狐妖小红娘》等文艺作品中,也对狐妖这一形象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演绎。
实际上,《山海经》中最为原始的九尾狐形象是一种既凶险,又可以辟邪的生物,它们会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则可以不沾染妖邪之气: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卷一 《南山经》)
再比如西王母,在后世的传说中,西王母是玉帝的配偶,在电视剧中常作为反派出现,让牛郎和织女、七仙女和董永们情路坎坷,让年幼的我们在电视机前义愤填膺。然而《山海经》记载的西王母则与玉帝没有什么关系,她形貌像人,长着豹子的尾巴和老虎的牙齿,善于长啸,头发蓬乱,戴着玉簪,掌管着天上的灾祸和刑罚,可见是一位严厉、公正的神明。
《山海经》记载,西王母身边有为她寻找食物的三青鸟。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三青鸟已经成为传递爱情与相思的信使,演变成了一份中国人独有的浪漫。透过《山海经》我们能够了解中国神话的原初风貌,追寻传说、典故的演变脉络,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
孩子读得懂的《山海经》
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专门的神话单元,其中文言文《精卫填海》便选自《山海经》。《山海经》也是该单元的课外拓展阅读书。
但《山海经》原著内容丰富驳杂,文字量大,孩子容易望而生畏。因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推出了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山海经》:
《山海经》(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中华书局2024年7月出版
首先,这一版《山海经》精选适合孩子阅读、孩子感兴趣的经典篇目。《山海经》原著共十八卷,内容非常庞杂,包括山川地理、花草树木、珍禽异兽、矿藏物产、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其中有些内容孩子不易理解,也非兴趣所在,因此“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山海经》主要选取了“珍禽异兽”和“神话传说”两方面的内容,且十八卷每一卷都有篇目入选,共选取96篇经典之作。
《山海经》原著目录是以山、海的方位来命名和编次的:
原著目录对孩子来说非常抽象,不能直观了解到书中内容。“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山海经》对原著目录进行了优化,为入选的每一篇重新拟了标题,以神兽、神话的名字作为标题名,每一篇写了什么内容一目了然:



而且所选篇目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
同时,我们还专门编排了一个“插图目录”,方便孩子快速查找喜欢的神兽或神话故事:




其次,为了让孩子读得懂,我们设计了一个能帮助孩子轻松读懂《山海经》的体例。
如书前有“导读”,介绍《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山海经》里的珍禽异兽都有哪些类型……帮助孩子了解《山海经》的全貌。原文大字注音,对疑难字词加以注释,完整而准确的全篇翻译,简洁而生动的“解读”,扫清孩子的阅读障碍。
文后的“博闻馆”更是本书的特色板块,从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等多学科角度,解读《山海经》内容,如:“鹿蜀这种动物现在还存在吗?”“建木是不是三星堆青铜神树?”“印第安人与羽民国有关联吗?”……古今联系、学科融合,帮助孩子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发散思维。




“博闻馆”内容
本书采用清代汪绂及其弟子绘制的《山海经存》图作为插图,生动而富有古韵,还原古人眼中的奇幻世界,既能帮助孩子理解原文内容,又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书后还设计了“读书记录卡”,示范如何概括内容提要、如何整理《山海经》中的神兽以及如何撰写读后感,来引导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动笔的阅读好习惯。
总之,“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的《山海经》降低了阅读门槛,能够让孩子轻松进入《山海经》的世界,汲取《山海经》的精华内容。
语文课推荐阅读
上古奇幻巨著,中国神话之源

山海经--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曲江川 马红娜 注解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6584-5
2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