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夏炎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名为《〈资治通鉴〉里的大唐王朝》的主题讲座。
唐朝是中国历史当中相当重要的时代。诸如唐诗、唐史都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烙印,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唐朝的部分称得上“重头戏”。作为宋朝人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书中记载的唐朝带着怎样的气质?在宋朝人眼中,唐史又有着如何的特征呢?
大唐李氏登场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借着对李渊的记载第一次在书中引入了大唐李氏的故事。这首次介绍却是一段李渊的婚姻记录,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司马光的意图:唐朝的基础就是民族之间的融合。
上柱国窦毅之女,闻隋受禅,自投堂下,抚膺太息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毅及襄阳公主掩其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毅由是奇之。及长,以适唐公李渊。渊,昞之子也。
——《资治通鉴》卷一七五《陈纪九》
而从现今对大唐李氏籍贯的追溯与辨析中,便可以看出大唐李氏的源起与变迁,本就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司马光从民族融合角度记述了李渊的登场,为我们展开了中国中古时代的背景,既有世家大族的延续,也有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隋唐王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女皇的梦想
女皇即是武则天,她的掌权之路无疑反映了唐高宗前期政治格局的变化:立自己为皇后,清除贞观旧臣,开始参与朝政,直至公元684年临朝称制。
武则天施政方略其一是在垂拱四年十二月拜洛受图,建成“明堂”,号“万象神宫”,又作“天堂”,以贮佛像;其二在永昌元年十一月修改历法,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其三在载初元年正月创制新字,最初为十二字,后增至十八字;其四是“改造”佛教,从佛教层面,为武曌以女身君临天下制造舆论。直至公元690年,武太后登基,以唐为周,改元天授,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客观详细地记载了这段历史,公允地承认了武则天施政的功绩,她为唐朝的前后期做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衔接,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藩镇格局与王朝命运
关于唐王朝的命运,不得不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历史意义从政治格局发展的角度看,加速了唐王朝的转型,逐渐形成了唐后期的政治新格局,对五代宋影响深远。而从经济文化角度看,“安史之乱”成为了全国南北流动的开始。
另一个重要概念便是“藩镇”,“藩镇”从“天宝十节度使”发展而来,并推至全国。唐代的藩镇称作“道”。作为行政区划,“道”的长官为观察使,雄藩重镇的长官又兼节度使,一般的则兼都团练使或防御使以掌军事。
从类型上看,“藩镇”有着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与东南财源型,在人才流动与财政税收上相对灵活的藩镇格局维系了唐朝后期150年的统治。但是当这套体系也无法维系,唐朝的历史便走向了终点,“藩镇”的独立展开了五代十国的历史。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这些记载得非常详细,强调了唐后期“藩镇”的重要性。
结语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资治通鉴》手稿
隋唐之前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为统一王朝提供了一系列政治经验和发展动力,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大一统的隋唐王朝得以建立,并展现出极为蓬勃的发展势头。
以安史之乱为界,唐前期的政治格局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王朝政治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条件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高效而严谨的政治体系。在这一体系影响下,隋及唐王朝前期的国力迅速强盛。
玄宗统治的时代,既是唐王朝的鼎盛期,又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唐前期的发展惯性在开元天宝之际趋于消失,而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的爆发,便成为王朝制度与政策大规模调整与转型的重要催化剂。
讲 座 现 场
后续“读懂经典”系列名家公益讲座将持续邀请顶级专家学者为青少年带来《世说新语》《唐诗三百首》等中华经典的名家讲座,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读懂经典
下期主题预告
主题讲座
《世说新语》是本怎样的书
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
谢安的家庭教育和雅量人格
主讲人
刘强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诗学研究集刊《原诗》主编,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先秦诸子经典、儒学与古典诗学、文言笔记小说等。
讲座时间
8月12日
8月14日
8月16日
讲座地点
浦东图书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88号)
推荐阅读
通古今之变,识兴衰之原,
跟着张国刚教授读通《资治通鉴》
著 者:张国刚著
丛 书 名:中华经典通识
书 号:978-7-101-15743-7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 价:49.00元
《资治通鉴》被称为帝王的教科书和读书人的“不可不读之书”,其中记载自战国至五代1362年的历史兴衰经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宝库,也是中国人修身齐家、管理治理的指导之道。了解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必须要了解《资治通鉴》。
本书作者张国刚教授立足“通识”,以贯通古今的宏阔视野、积淀四十余年的学术研究和六十余年知人阅世的体悟,以“大家小书”讲透《资治通鉴》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为何编撰这部书、其架构如何、精华内容是什么、历史上的评价有哪些、《通鉴》大家族是如何组成的、其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影响有哪些,深入浅出,一气呵成,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在体验阅读的酣畅淋漓后,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中华文化的自信。
版 式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