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陕西咸阳人,俗姓杨,名字不详。相传,寒山是隋文帝杨坚的侄子,其父杨瓒是杨坚同父异母的弟弟,但兄弟俩素来不合。后来,杨坚做了皇帝,一日,他在酒中下毒,假意邀杨瓒来后花园赏花饮酒,杨瓒喝了毒酒,口吐黑血而死。但今人对此传闻多持怀疑态度,大体上认为寒山是中唐人。因文献资料匮乏,谁也说不清他具体的出生年月。
但从其遗留下的300多首诗,大致可以看出:寒山出生于一个家境比较富裕的家庭。他年少时,曾有一段肥马轻裘的公子哥生活。他经常让人用竹轿子抬着,在街上招摇过市,还和一群年轻人骑着骏马到处打猎。后来,可能因为父母双亡,他不善治家,又大手大脚,家道便中落了。他迫于生计,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皆因长相奇丑而落选。此后,他家里渐渐揭不开锅了,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他的哥哥责怪他,说他不长进;他的妻子嫌弃他,说他没出息。
寒山备受家人责难,便弃家而走,四处漂泊,成了一个甘愿自我放逐的流浪汉。他一路上疯疯癫癫,嘻嘻哈哈,头戴用桦树皮做成的帽子,身穿破烂布衣,脚着一双像船一样宽广的木屐,有时,对天而笑,指手画脚,有时,一边走路,一边吟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全然不顾他人嘲讽的眼光。流浪期间,他在许多寺庙、道观里住过,皆因不服清规戒律,被驱逐而去。他也在羊圈、猪圈、牛圈里住过,经常对动物谈禅论道,讲经说法。后来,他一路流浪,来到了浙江天台山,因喜这里秀丽的山水,便在一处寒岩下隐居起来,自号“寒山子”。
寒山住在一处寒岩下,他觉得这里就是人间福地、仙人宫殿。有人曾问他如何成道,他作了这首《人问寒山道》作答。诗中说“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意即你若像我一样把凡心俗情都抖落干净,自然就能找到通往寒山的路。
寒山在天台山隐居数十年,名气越来越大。相传,闾丘胤赴台州任刺史途中,碰见了丰干禅师,便问他:“台州有什么特异之人?”丰干禅师说:“寒山。他是转世的菩萨,你到了台州,一定要拜访他。”闾丘胤到了台州,便造访国清寺,提出要参拜寒山。国清寺的僧人们听了,都大吃一惊,连忙把闾丘胤引到了灶房。
相传,闾丘胤见了寒山,连忙顶礼膜拜。寒山见了,急忙走开,朝寒岩奔去。谁料,闾丘胤竟一直追赶到了寒岩。寒山说:“去,去,去,你这个俗物,不去拜佛,拜我做什么?”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这时,一块巨大的石头裂开了,寒山纵身跳进石缝里,接着,那裂开的石头竟合上了!闾丘胤目瞪口呆,对着那块巨石连连磕头。
寒山死后,他的诗传到了日本。因偏爱其诗中“空寂的意味”,这个岛国竟掀起了对寒山顶礼膜拜的狂潮,从皇帝到妇孺,从文人到乞丐,几乎无人不是寒山的信徒。
寒山的诗传到欧美诸国,很让“垮掉的一代”与“嬉皮士大学生”受用。他们觉得,寒山就是他们的偶像,是他们在东方的知音。于是,他们拜寒山为祖师爷,故意穿着破烂衣服,又在衣服上泼上油漆,或者撒上牛粪、狗屎,或者在牛仔裤上剪出一两个大洞,将自己弄得又脏又臭,自认为是寒山转世。在校园里,他们嘻嘻哈哈,疯疯癫癫,旁若无人,狂呼乱叫。在课堂上,他们集体跳上桌子,挑衅教授以示对权威的抗议。一些人则干脆辍学,选择自我放逐,在海边造一座小木屋,过起了寒山式的独居生活。另一些人则选择“在路上”,在无休止的奔波中,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轻蔑与反叛。
(本文摘自《唐诗一百零一夜》,原标题为《奥斯卡电影〈冷山〉,原来是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