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印学、篆刻为主题,梳理了先秦两汉到明清近代的印篆历史文化、印篆艺术发展及印人印事,收录了400余方古代珍贵印作和600余幅印谱书影、印材等图片,呈现了印面、释文、边款等多维图像,展现了中国篆刻艺术之美,入选2023年10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2023年,韩天衡先生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8月16日,上海书展,韩天衡著《印篆里的中国》与读者见面;10月1日,《印篆里的中国》入选“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 2023年第10期;10月24日,韩天衡美术馆开馆10周年;11月12日,韩天衡先生当选西泠印社名誉社长,荣获终身成就奖;11月23日,《印篆里的中国》入选“中国好书”10月推荐书目;11月24日,《印篆里的中国》入选“2023年度读者喜爱的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年度十佳图书”;11月25日,《印篆里的中国》入选“2023年度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十佳图书”。在“高密度”向韩先生表示祝贺的同时,想起最初和韩先生见面的场景,不禁笑叹自己当年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和长达八年的出版史。
缘起一念之间
最早见到“韩天衡”的名字,大约是在2010年撰写博士论文期间。在考察嘉靖万历年间上海玉泓馆顾氏家族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韩天衡等先生研究被时人称为“文化之渊薮”的顾从德《集古印谱》的相关文章。虽然当时我对印文化全无了解,但沿着韩先生文章中涉及的话题探索开去,从中多受启发,对明代江南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刻、更感性的认识。
“关中侯印” 金印 三国魏
2016年10月,从事编辑工作三年后,心心念念想做一系列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图书的我,看到了韩天衡先生在美术馆做学术讲座的活动预告。于是,我在周末的早上兴冲冲地从浦东新区斜穿城市,远赴位于上海西北角的嘉定,去韩天衡美术馆听讲座。
其时,我并不太了解韩天衡先生的准确身份和文化地位,只知道韩天衡美术馆是他将自己珍藏的1136件艺术品捐赠给嘉定区政府,于2013年10月成立的。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看到韩天衡先生被众弟子簇拥出来后,我想也没想地穿过人群迎了上去。走在最前面的韩先生的弟子被我这个架势吓了一跳,但显然韩先生是见惯了这种情形的,微笑地看着我打招呼。每次想起那个场景,都不禁暗笑自己鲁莽,也不禁再次感谢韩先生的包容。
那天是我第一次听一场关于印学文化的讲座。本来事前也有些担心自己听不懂或者不太有兴趣,但整场讲座听下来,发现印学不仅不刻板生冷,反而被韩天衡先生讲得妙趣横生,之前的担心也随之化作更大的探索的决心。韩天衡先生以他“捡漏”的故事开场,但忠告大家不要怀着“捡漏”的心态做事,强调做人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事做学问更要吃得起苦,坐得住冷板凳。他娓娓道来地讲印学文化史,如数家珍地讲古代的印章精品,让我对他的学识更加敬佩——他不止是艺术家,更是一位造诣深厚的文史研究学者。
本书内页
从“印篆之美”到“印篆里的中国”
2017年,和韩天衡先生约好要出版的图书,我们暂名之为“印篆之美”。2018年,书稿及大部分配图基本准备好,开始进入编辑流程。但2019年初,随着我个人工作内容上的变动——我的工作重心从编辑变成了对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的管理——其后两年间,书稿的编辑工作基本没有什么推进。
拖延的书稿就像编辑欠下的债,一直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每到一年将尽梳理工作,看到放在案头毫无进度的《印篆之美》,总是充满了愧疚之情,且愧疚并感谢着——愧疚我的一再拖延,感谢韩天衡先生的一再宽容。虽然韩先生每有新文章刊出都会转发于我,但从来不催稿,只说看看是不是可以编进书内。越是感受到韩先生宽厚,我的愧疚感越是沉重。
2021年,我下决心推进编辑进度。8月底上海书展结束后,我开始每天用固定时间处理这部书稿。或许是因为书稿放了几年略为生疏,又或许是这几年间自己对书稿的要求有所提升,再次审读,总感觉编目及架构未能把书稿精华呈现出来,也没有把韩先生对印学的研究精髓和思想体现表达出来。9月中旬,和韩天衡先生当面讨论书稿架构、文章增删后,我找到了统摄全稿的思路,开始紧锣密鼓地投入编校工作。但由于书稿涉及中国自秦汉以来几千年印学的历史文化,人物有百余位,讲到的印章更有400余方,处理配图、设计版式等工作颇为复杂,编辑工作且行且思,所以进度远没有预期中快。
贾雪飞与韩天衡在讨论书稿
可能是因为一年以来连续在处理这部书稿,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2022年12月下旬,我再次对着图书目录发呆时,头脑中突然划过一丝灵光:韩天衡先生本书不就是从印篆发展的角度讨论中国三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吗?韩天衡先生一再强调的“出新史”,不正是中国文化新陈代谢的发展历史吗?抓住这丝灵感对书稿做了重新的梳理后,我兴奋地和韩天衡先生沟通思路,在得到充分认同后,书稿瓜熟蒂落。而书名也从意欲展现小众印学文化的“印篆之美”,变成了以印学视角呈现中国文化的“印篆里的中国”。
2023年春夏之交,随着图书编辑工作进入后期,我欣喜地得知韩先生的身体康复顺利,虽然大部分时间还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但已经不妨碍回复消息和讨论问题。付印在即,韩先生更是为新书重新题写了“印篆”二字。看到遒劲有力的笔道,我和同事不由赞叹。韩先生的百折不挠,正如他自己所言,“只有发自内心的坚忍不拔,才有精神上的扛得住、拗不断”。韩天衡先生从艺七十余年的经历,以及和疾病抗争的毅力,无不充分阐释着他的这句话。
韩天衡
而《印篆里的中国》长达八年的出版史,也充分证明了坚忍的力量。没有一本好书没经历过被否定再否定,没有一本好书没体验过被提升再提升。从书稿初成到推翻后重新编纂、提炼,从常规排版到另起炉灶确定版式和图文细节,从开本是常规还是异形、16开还是32开,精装还是平装、布面还是纸面,到图书确定最终开本装帧和用纸,《印篆里的中国》八年间经历的不只是一个轮回。
400余方珍贵印章,600余幅精美彩图,
讲述3000年印篆历史,展现5000年中华文明
韩天衡 著
9787101163124
158.00元
印章是成熟较早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精华的物质载体之一。从先秦迄今的3000年中,印章和篆刻艺术发展经历了哪两座高峰?明清以来的篆刻艺术大放异彩,出现了哪些篆刻大家,他们为印篆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从事篆刻艺术有哪些需要磨练的技艺和修养?前辈印人有哪些治印经验和关于印章的掌故?名篆刻家、书画家韩天衡先生新作《印篆里的中国》分印篆源流、行知合一、印人印事三个板块,呈现韩先生在中国印篆研究上取得的非凡成就。随文配有400余方古代珍贵印人印作、豆庐藏印及豆庐所治印等,以及印谱书影、印材等图片共600余幅,书后附录更有历代印章实物、豆庐印选等集中呈现,全面展示中国篆刻艺术之美。
9787101164688
520.00元
临近新春,中华书局推出了《印篆里的中国·甲辰消寒迎春套装》,融韩天衡先生书、画、印艺术为一体,内含十二种物品,以答谢读者厚爱,并祝福五湖四海的朋友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本套装包括如下十二种物品:1.《印篆里的中国》图书一本。2. 韩天衡书消寒图年历一卷。3. 自储墨小楷笔一支。4. 印石一方。5. 刻刀一柄。6. 海南奇楠福字沉香印六枚。7. 韩天衡创作“福”字胸针印一枚。8. 韩天衡创作“龙”肖形胸针印一枚。9. 韩天衡画印笺纸一套八张。10. 韩天衡书“福”字一张。11. 韩天衡书春联一套。12. “福石刻”刻印视频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