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胡同深处,寻找京剧祖师爷余三胜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2019-06-14 10:41:31 作者:刘选国
“戏子”在旧社会与娼妓同为下九流,因此,他们常常混居在一起。北京大栅栏西南著名的八大胡同,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红灯区, 也是北京艺人的聚集区,当年四大徽班就扎堆在此。

我在老家写《罗田县志》的时候,就知晓著名的“京剧三余” 是我同乡,三余的老家罗田县九资河镇七娘山村上余湾距我老家不到20里路。余三胜是京剧创始人之一,清道光初年入京,是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的台柱,也是道光时期的“老生三杰”之一。他的儿子余紫云是同光时期的“名伶十三杰”之一,孙子余叔岩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四大须生”之一,“余派”艺术的创始人,弟子满天下。

余三胜宫廷画像

出于对家乡名人的敬仰,来京后我一直有寻找余三胜故居的念头。感谢APEC会议,多了个小长假,一个午后,我开启了八大胡同京剧探源之旅。

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是指前门外大栅栏西南一带的八个胡同。坐地铁二号线从前门站出来,进入大栅栏商业街,从煤市街向南,再向西穿过大栅栏西街的人流,就步入了所谓的八大胡同。八大胡同指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八大胡同今天已没了灯红酒绿、风花雪月,与几步之遥大栅栏的繁华、琉璃厂的文雅比起来, 这里似是贫民窟,巷子内门窗残破,墙皮剥落,瓦楞上长满杂草,老院落里挤满了住户,人口多为老人和外地务工人员。

余三胜的故居位于石头胡同 61号,尽管用手机导航,但是走入那些七弯八拐、蜿蜒曲折的胡同,一会儿就迷失了方向。好在胡同里可以随意游走,不时发现的京剧大师故居和曾经的风月楼堂,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一个下午的时间,我先后穿越了杨梅竹斜街、铁树斜街、取灯胡同、延寿街、桐梓胡同、培英胡同、石头胡同、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樱桃斜街等十多个胡同,看过云吉班的院子、庆元春的两层小洋楼、王瑶卿的故居、程长庚的老宅,还参观了住过赛金花、小凤仙的上林仙馆。走完看看计步器,一万六千多步,十一公里多。

今天的庆元春

培英胡同20号王瑶卿故居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寻找,我终于在石头胡同的南端看到了余三胜故居的61号门牌。一个低矮逼仄的小院门,门脸两侧挂着电力和有线电视的大铁盒子,没有任何保护院落或名人故居类的标识。门南侧的墙外是一个长长的社区宣传栏,北侧是大栅栏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小楼。

从外门进去一米多深,有个同样窄小的二门,门前有一边残缺的门墩。再走过两米多深的堆着几辆破旧自行车的黑暗过道,对着门的是一个水泥照墙,写着有点搞笑的内容:“求求老少爷们,门道严禁吐痰,谢谢。”

石头胡同61号是京剧祖师爷余三胜的故居

左拐进院子,一眼望见一株脸盆粗细的槐树,巍然屹立,北侧还有一株稍小的槐树,叶子已经掉光。环视这个曾经居住过京剧大师的四合院,凌乱、拥挤而破败。北侧正房及东西侧厢房均看不见原来的模样,乱搭建的坯房野蛮挤占了院子的大部分空间,挡住了原房子的墙体,只有南房还看得见旧屋的门窗。仅留下的二米多宽的院落,又被晾满衣被的绳子分割,被破旧自行车和电动车挤占,已完全不像一个四合院。一个妇女从南屋门里探出身子,不太友好地询问:你看什么?我问:这是京剧创始人余三胜的故居吗?她回答:没有听说过。我问:这是文化局的大院吗?她回答:是的。

我怏怏离开这个衰败的院子,想象当年余三胜的辉煌岁月:一个最初唱东腔戏的罗田艺人,走汉口,闯直隶,最后来到北京,并唱红京城。他拖着罗田上堡的乡音,唱着糅合了大别山畈腔、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的二黄反调,说着将汉调语音与京、徽语音结合的杂糅念白,开创了将南北戏曲结合的京剧。他不仅在戏院受到热捧,还时常进宫为皇家演出,嘉庆皇帝看了他的戏后龙颜大悦,封他为 “戏状元”。他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梨园三鼎甲”,是京剧艺术的祖师爷之一,在京剧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1844年,天津第一代泥塑匠张明山塑造余三胜饰《黄鹤楼》中刘备的泥塑像

百顺胡同京剧艺术浮雕墙上的介绍,记载了余三胜的功绩。但其故居破败,没有纳为文物保护单位。而与其同时期并齐名的程长庚故居,比他更晚一些的京剧艺术家王瑶卿的故居,其徒弟、“汉派”重要继承人谭鑫培的故居,其孙余叔岩的岳父陈德霖的故居,都被列为名人故居,有文物保护的牌子。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一种艺术样式从诞生到发展、从高峰再到衰落,有其生命周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保护京剧这一国粹艺术。京剧从徽班进京,到发展成为盛行近200年的国剧,产生了一大批表演大家,而“三余”作为京剧艺术三个不同时代的重要领军人物,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北京开始重视并打造京剧旅游文化,八大胡同开始添建有关京剧的路牌、浮雕、故居铭牌,余三胜故居没纳入重建和保护规划当中,不得不说是一个重大的遗憾。

(本文选自《胡同深处的北京》,有删节)

点书影或“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胡同深处的北京

刘选国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30362    

26.00元


内容简介

作者为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关心老北京胡同保护的热心人士。本书是作者游走胡同,实地考察名人故居、历史建筑、历史遗存、胡同现状之后的记录和思考。书稿忠实还原了作者的所见、所感。作者对胡同现状的描述,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记录,足以引起思索。对胡同历史的追寻,则是一种对文化和传统的守望。本书对老北京的一些著名胡同都有涉及,行走胡同深处,体会的是老北京的沧桑、厚重和温情。

作者简介

刘选国,湖北罗田人,先后毕业于黄冈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江商学院EMBA,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当过中学教师、公务员、企业高管;1999年到北京工作,现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

在《新华每日电讯》和《公益时报》开设有“胡同深处”专栏和公益时评专栏,著有《中国公益的修炼》。

目 录

胡同深处的名人旧居
 

伟人出没的景山胡同

梁实秋的老宅

探寻陈独秀的足迹

赵堂子胡同:中华营造学社的悲哀

寻找京剧祖师爷余三胜

护国寺的小吃和梅兰芳的戏迷

菜市口寻谭嗣同足迹

沈家本故居和摇晃的“枕碧楼”

被遮蔽的黎元洪故居

鲁迅的寂寥与白塔寺的再生

盛宣怀的京城故居

王府井后的左宗棠旧居

曾经大师云集的干面胡同

白米斜街的张之洞故居

柏树胡同的辫子

 
胡同深处的文教遗存

 
史家胡同博物馆的记忆

从隆福寺的关门到三联书店咖啡飘香

灯市口遗留的教育记忆

国子监里“点”状元

胡同里湮灭的大学

琉璃厂的真与假

外交部街的协和别墅

老协和“中体西用”的建筑经典

  
胡同深处的政社烟云

 
寻找张自忠路的历史印迹

东交民巷话沧桑

从西交民巷到金融街

安福胡同及消亡的国会政治

消失的国会街和深藏的国会旧址

同乡会馆的挽歌

炮局胡同寻找“老炮儿”

 
胡同深处的祭缅

 
北京城池记忆

钟鼓楼远逝的晨钟暮鼓

锣鼓巷里无锣鼓

什刹海的夜色

文质彬彬的东堂子胡同

土儿胡同何处寻

皇城根下胡同的涅槃

无处寻禄米

胡同商业化复兴的样本

北总布胡同的祭缅

 
参考书目

后  记

内页欣赏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