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宗璞:烟斗上小人儿的话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2019-06-12 14:51:18 作者:宗璞
一九九九年是闻一多先生百年冥寿。他离开我们已经五十余年了,人们只能从照片里瞻仰他的风采。有一张照片传布最广,也是最能显出闻先生诗人气质、学者风度。他侧着头,口含烟斗。在画面的烟斗上有一个小人儿,那就是我。

图片来源:《云南日报》

我在照片里坐了四十多年,一九九一年在医院中才发现那是我。我真是高兴。这张照片成为我的护身符,当我和各种魔怪(包括病魔)战斗时,每想到这照片,想到闻先生,就觉得增添了力量。

许多人在语文课本里读过闻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那跨出门就不准备再回来的精神感染了多少人,教育了多少人。闻先生倡导说真话,他要做到怎么想就怎么说。抗战后期,他发表许多言论,尖锐批评最高统治者,丝毫不顾及自身安危。他这种大无畏精神,上薄云天。他无所畏惧,但他对同事朋友是宽厚的,常替别人着想,从未闻有刻薄伤人之言。我想,他对统治者的愤怒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而不是站在一己的利益上,而对于个人之间的摩擦(总会有的)是不放在心上的,可以说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表率。

闻先生的革命精神包含了诗人气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也吹不起半点漪沦”(《死水》)。“春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上爬过……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空中逻巡……忽地深巷里迸出一声清籁:‘可怜可怜我这瞎子,老爷太太!’”(《春光》)他以无比的深情关怀着整个社会。我喜欢《也许》这首葬歌:“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地飞。”这又是另一种深情,看透了生死,似浅淡,却长远的深情。闻先生著有《九歌古歌舞剧悬解》,这是他根据屈原《九歌》写的歌舞剧本,想象力真丰富。我非常想看它的演出。另一个愿望是看爱罗先珂《桃色的云》上演。我想今生是看不到了。

最近,闻惠羽小妹送我一本闻先生的《诗经通义》。这是一部草稿,经闻惠羽校补成书。我翻阅后,见一字一词注释得详尽,更体会到“何妨一下楼主人”的精神。古人说,“三年不窥园,绝庆吊之礼”,才能做一点学问。做学问需要这种不窥园、不下楼的精神。一九四七年,我在南开大学上学。五六月间,举行了一次诗歌晚会,纪念闻一多。冯至从北京来参加,做了讲演。会后,我写了一首诗,那是我第一首发表的新诗。现摘一段在这里,诗的题目是《我从没有这样接近过你》。

我从没有这样接近过你。

真的,我从没有这样接近过你。

在大家沉重的脸中我看见了

你的脸。

在大家呜咽的声音里我听到了

你的声音。

我今天才找到了你,找到了你。

找到你

在我们中间。

闻一多是永远在青年中间的,他的精神永远年轻。这些年,我们不大想起闻一多了,远离了他的精神,而我们是多么需要他的精神!对强暴大无畏,对普通人深具同情,富有想象力的审美眼光,还有踏实认真甘坐冷板凳的治学态度——我知道“何妨一下楼”中只有冷板凳。

再来看一看那张照片。一九四五年初,西南联大悠悠体育会组织去石林,邀请闻先生参加。闻先生带了立雕(韦英)兄弟和我及钟越同往。那时去石林要乘火车,骑小马,到尾泽小学打地铺。到几个地方看景致都是步行,大家都是很能走路的。记得有一天中午,在一个小店打尖。闻先生要了米线,每个孩子一碗,招呼我们先吃。后来在长湖畔举行了联欢会,照片便是那时出世的。

我坐在烟斗上,并不感到云雾缭绕的飘飘然,而是感到焦虑沉重——是因为坐在烟斗上么?我感到沉重,因为我们离闻一多远了;感到焦虑,因为我们似乎并不知道究竟已经离闻一多有多远。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于风庐

原载《回忆纪念闻一多》,武汉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本文节选自《铁箫斋文萃》)

点书影或“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铁箫斋文萃

宗璞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36623

78.00元

内容简介

宗璞先生出生在清华园侧,成长于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又在北大燕南园中度过数十载寒暑,学养融会中西,交游遍及士林,持论中正平和,文字含蓄蕴藉。本书收录了她的散文代表作,其中既有对长辈亲人、知交故旧的追忆,又有对四时风物、人事代谢的感发,更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与毕生创作的总结。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红豆》、《紫藤萝瀑布》、《野葫芦引》四部曲等。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首届优秀散文奖、全国首届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

目 录

题 记
 
柳 信

九十华诞会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日

心的嘱托

三松堂断忆

花朝节的纪念

梦回蒙自

向历史诉说

三松堂依旧

蜡炬成灰泪始干

哭小弟

怎得长相依聚


他的“迹”和“所以迹”

漫记西南联大和冯友兰先生

人和器

《新理学》七十岁

在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水仙辞

三幅画

《丛竹间燕园的家书》读后

久病延年

刚毅木讷近仁

悼念陈岱孙先生

烟斗上小人儿的话

仙踪何处

在曹禺墓前

大哉韦君宜

祭李子云

握 手


我爱燕园

燕园石寻

燕园碑寻

燕园树寻

燕园墓寻

燕园桥寻

霞落燕园

人老燕园

 
废墟的召唤

萤 火

紫藤萝瀑布

秋 韵

丁香结

冬 至

好一朵木槿花

报 秋

送 春

松 侣

促织,促织!

比尔建亚

二十四番花信

山 溪

西湖漫笔

墨城红月

爬 山

鸣沙山记

三峡散记

三访鳌滩

“热海”游记

养马岛日出

三千里地九霄云


澳大利亚的红心

羊齿洞记

奔落的雪原

在黄水仙的故乡

钢琴诗人

没有名字的墓碑

写故事人的故事

看不见的光

他的心在荒原

 
恨 书

卖 书

乐 书

彩虹曲社

酒和方便面

小东城角的井

风庐茶事

从“粥疗”说起

星期三的晚餐

猫 冢

京西小巷槐树街

风庐乐忆

客有可人

药杯里的莫扎特

下放追记

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

那青草覆盖的地方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从近视眼到远视眼

告别阅读

扔掉名字

散失的墨迹

考试失利以后

李姐趣事

铁箫声幽

云在青天
 

有感于鲜花重放

痛读《思痛录》

行走的人

《幽梦影》情结

耳读《朱自清日记》

耳读《苏东坡传》

感谢高鹗

采访史湘云

关于《三字经》(外二篇)
 

小说和我

宗璞文学创作六十年座谈会答谢词
 
后 记

内页欣赏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