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喜讯 |《铸以代刻》入选《新京报》2018年度十大好书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2019-01-14 16:01:29 作者:

近代的西式印刷生根中国后,引发的新知爆炸推动中国从传统转向现代。十九世纪,西式印刷由谁带入中国,又是如何在中国生根?苏精教授的《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一书,通过细致爬梳三百余万字西文第一手资料,完整构建了十九世纪的前六十年,各西式中文印刷机构尝试并努力发展西式印刷的历史过程。

这部讲述中国传统雕版印书业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的挑战对手成长史的著作,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学界的极大关注,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周振鹤、复旦大学教授邹振环、出版史研究专家艾俊川即撰文推荐,2018年简体中文版面世后,在学术文化界引起热烈反响。

1月12日,《新京报》在京举行了2018年度十大好书颁奖典礼,热烈祝贺《铸以代刻》入选!在此衷心地向专注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们致敬,感谢各媒体和广大读者的支持!作为有担当的中华出版人,2019,我们会更加努力!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苏精著

中华书局2018年5月

本书著者苏精教授

来自媒体与专家学者的推荐语

《新京报》

如果要票选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变革,那么印刷术的变革理应位列前茅。西式金属铸字印刷术的进入,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革新,同样对知识界和整个社会产生了震荡性的影响。雕版时代有限的刊印数量和传播率,造就了传统的文士阶层,但西式铸字印刷术的开展,却使得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将这一技术带入中国的西洋传教士们,更携西方现代文明而来,通过铸字印刷术,将这些知识快速准确地传播到这个古老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而随之旋起的石印和铅印,更让知识骑上了奔马,将中国融入19世纪的全球化狂飙之中。

苏精的这部著作,讲述的正是中国雕版印书业在19世纪的全球工业化挑战中,如何向近代文化转型的变革过程。260余万字的传教士书信手稿和草蛇灰线般的钩沉抉隐,让这本看似饾饤碎细的近代印刷史专著,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揭示了一个宏大的主题:足以改变一个时代中国人精神面貌的知识变革,不一定需要有着令人炫目的伟大起源,也未必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它的开端就蕴藏在那一个个沉默的金属铸字中。正是那些西洋传教士出于传教便利带来的西洋印刷术,无心插柳地推动了这个国家见证了现代文明的奇迹。


《东方历史评论》

有着千年历史的雕版木刻印刷如何在晚清被古腾堡在四百年前发明的西式活字印刷术所取代?传统的中文印刷如何建立起现代出版的一套技术和体制?苏精查阅了大量传教士书信手稿、年度报告等第一手材料,拨开了诸多历史疑云,为我们细致描绘了1807年以来那60多年间,马礼逊等传教士是如何一步步在重重困难中,建立了如墨海书馆等印刷机构。扎实的档案文献梳理功力,加之对历史人物的生动呈现,足以让这本书成为出版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中华读书报》

所谓“铸以代刻”,是指从西方传入的金属活字印刷取代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本书系统梳理了1807年至1873年六十余年间,传教士通过创立与经营西式中文印刷所,引介西式金属铸字印刷中文图书的历史过程。由于充分利用了一手西文档案,特别是数百万字的传教士书信手稿,作者对这幅历史长卷的描绘极为精细。正如作者所说,“西式活字取代木刻是一项似小而实不小的改变”,这一改变引发了一连串变动,如图书形态因之大变、图书成本下降使知识传播范围空前拓展,确堪称中国出版史和文化史上一大变局。


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周振鹤:

中国近代印刷业的技术更新,基督教传教士功不可没。近代石印与铅印技术都由西方传入,将中国原来的雕板印刷与各种活字印刷的风头盖过。《铸以代刻》一书的资料基础不只是一般出版年报,而是深入地爬梳了大量的档案材料,尤其是其新手抄译的数百万字的传教士书信手稿,因而纠正了不少前人的误解。爱书人往往想知道书是怎么印成的,这本书正可让你知道十九世纪一段真实的印刷史。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

雕版印刷曾经在中国持续了一千多年的辉煌,终于在19世纪迎来了自己的末日。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活字印刷技术,更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全面入侵。但是曾几何时,铸以代刻仍然成为被中国文化驯化的工具。


复旦大学教授邹振环: 

研究出版史,最难的切入点是从印刷文化的角度展开,从印刷技术的变化和影响加以分析,进而研究这种变化对学术、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后果,这就需要作者具有社会学、科技史、文化史等多学科的知识准备。苏精早年在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图书目录学的知识,后又系统接受过西方印刷史和书籍史的训练,并积累了深厚的基督教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知识。正是因为有这些重要的学术准备,才能使他在《铸以代刻》这一精细之作中为我们勾勒出西方印刷术自西徂东和活字印刷技术由南而北转移的清晰画面。


苏精教授发表致谢辞






↑点击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当当购买链接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苏精 著

9787101119596

78.00元

近代以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浪潮席卷全球,出版印刷业也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十九世纪初,随着中国国门被渐次打开,绵延两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包括中国的雕版印书业,不得不面对并经受全球现代化大势的挑战,开启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从传统转向近代,图书印刷方式的革命是个拐点。本书主要探讨了十九世纪从1807年至1873年的六十余年间,各教会基督教传教士通过创立与经营西式中文印刷所,尝试引介西式金属铸字印刷中文图书,并最终试验成功的过程,也即支撑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发新知爆炸、推动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史。

通过全书十二章内容,对七个传教士建立经营的中文图书印刷机构和东印度公司的澳门印刷所建立发展的精细研究,作者勾勒一副十九世纪西式印刷逐步登陆中国并渐次展开、至发展成熟的完整而清晰的全景图。这是一部描绘文化转型细节的历史长卷,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国西式出版印刷从落地到成熟的精细之作,更是一部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力作。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阅读原文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