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页
科普人的科普路丨《通天》获文津图书奖提名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2025-04-30 09:01:37 作者:董洪波


在刚刚公布的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书单上,江晓原教授的《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一书入选科普类提名。熟悉江老师的读者都知道,这并不是江老师著作首次获得科普界的青睐。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江晓原 著


作为席泽宗院士的弟子,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江老师在读书时代就已经和天文学史有了不解之缘。江老师大学读的是天体物理学,与物理学有密切关系,有人这样回忆:“上大学的时候,(他)每天左手推天文公式,右手临孙过庭之《书谱》,口里却在吟诵《左传》《国语》。”可以想见,这样的积淀会化合出怎样引人入胜的知识结构和写作风格。江老师长期在科学史领域耕耘,著述颇丰,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又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并成为交大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的首任院长。除了专业领域的影响之外,他长期和友人坚持撰写科普专栏,究其底色,或许离不开其书斋名“二化斋”之中的“化”字。江老师与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在《中华读书报》开设的“南腔北调”专栏,前后持续二十余年之久,对谈所涉知识广泛,激扬文字,亲近读者,显示了其文字的雅趣一面。他撰写的《科学外史》等科普书籍、主编的科普系列丛书也源源不断地和读者见面,为他在科普领域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江晓原教授


《通天》是一本专门讲述中国传统天学的著作。天学史毕竟是江老师最当行的领域。作为资深爱猫人士,江老师曾经打算在40岁时在家里养一只猫,名字便取作“开普勒”(就是那个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天文学家),由此也可见江老师对于天文学的情有独钟。
《通天》这本书的定位,正如自序中所说的,“为中国传统天学提供一本内容全面,结构紧凑,文本又适应较多读者需要的雅俗共赏之作”。或是因为符合江老师坚持科普的立场,因而此书的策划从一开始便得到江老师的重视和配合。
本书并非对中国传统天学作延时间轴的单向论述,而是以专题的形式,从诸多重要方面切入,如传统天学的地位及运营者、天学与政治、天学与星象等,力图较为全面而不失深度地向读者展示传统天学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达到此效果,我们为此书编制了索引,并增加了彩色插图和黑白插图若干。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内页“尧典四仲中星图”

为什么要了解中国传统天学?乃是因为传统天学必须置于我们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政治传统中予以考察,与西方天文学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也是本书以“天学”取代“天文学”之名的原因)。然而,本书又有着世界史的视野,对西方早期天文学和现代天文学的知识时有征引,相互形成关照,从而让读者对中国天学之性质有更为明晰的认识。如是种种,皆为本书读者带来难得的知识体验。


推荐阅读
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四十年磨一剑
以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
解读传统文化中至为神秘的天学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
江晓原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659-0
88.00元

服务指南 返回电脑版
版权所有©2002-2008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