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云:“流言止于智者。”此思路属于路径A,即寄望智者运用常识,解构业已流传开来的谣言,以稳定民心。前述周宣王对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的处理,则属于路径B。美国学者孔飞力教授(Philip Kuhn)在三十五年前出版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Soulstealers: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描述了清乾隆帝如何借由剪辫叫魂案,强化官吏管控,打击民间邪教。虽然该书立论尚存争议——比如未见更多材料,足以佐证乾隆帝在处置该案时蓄意扩大化,故作者有臆断夸大之嫌等——不过,该书也揭示了中国古代谣言传播的第三种可能:在特定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官府出于维护统治秩序、安抚百姓心理等角度的考量,会搁置谣言真伪,径直采取干预阻断措施。北宋“甲午再乱”谣言,即属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