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楼宇烈,傅首清主编
¥58.0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脱脱著 刘浦江整理
¥280.0
南明史(精装本)
钱海岳撰
¥980.0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梁)沈约 撰
¥360.0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510.0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298.0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杨镰主编
¥298.0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元]脱脱等撰
¥540.0
明实录 附校勘记(183册)布面精装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黄彰健校勘
¥45000.0
章宏伟著的《故宫掌门人1925—1949》(中华书局2025年3月第1版)以扎实的史料、精到的分析、清新的叙述,给我们描写出了真实、鲜活的故宫掌门人的群像,同时也给我们演绎出了故宫博物院从1925年至1949年纷繁复杂、精彩纷呈的历史。该书既是各位故宫掌门人“小传”汇集,同时也堪称故宫博物院在这段时间里的保护史、变迁史、发展史。

为各位故宫掌门人立传,写出他们的生平、事迹、追求、贡献、人格和人生境界,是《故宫掌门人1925—1949》的突出成就。全书分为七章,每一章重点写一位故宫掌门人,总计写了七位。对这七位重点描写的故宫掌门人,著者不仅写出他们的出身、家世、求学和事业的经历与成就,尤其重点写出他们与故宫的关系、他们对故宫博物院的贡献、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人格精神。
第一章写李煜瀛用的标题是“拨云见日的开拓者”。1924年,李煜瀛作为见证人参与驱逐溥仪出故宫。溥仪当时想带走故宫的物品,李煜瀛明确提出:“物品不必收拾,有关历史文化之物品,以不搬走为是,因系国宝,不宜归一人一姓,你们今天出去后,只将无职守的太监开去,各宫殿仍旧归原看守人看守,并加封条,以专责成。”这是最早明确提出关于故宫物品是“国宝”,“ 不宜归一人一姓”,要予以保护的观点,这为后来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前提。由此可以见出李煜瀛远远超过常人的胸襟、眼界和识见。后来,李煜瀛首倡“将清宫改为博物院”。李煜瀛 不仅是故宫博物院的创建人之一,而且为故宫博物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章以“岿然不动的守护者”为题写庄蕴宽。庄蕴宽在1915年袁世凯恢复帝制时就呈文袁世凯,犯言直谏:“帝制之不可为,民意之不可假,时代潮流之不可拂”,提出取消洪宪年号,撤销大典筹备处及参政院。后来,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举行开院典礼,庄蕴宽担任典礼主席,宣告“故宫博物院”成立。再后来,在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和代理理事长都缺位的情况下,庄蕴宽以副理事长身份出面担当重任,两拒故宫驻军,坚持点交文物,体现了一个故宫守护者始终不离不弃舍身守护的担当精神。
第七章以“晨兢夕厉的典守者”为题写马衡。马衡1933年就任故宫博物院代理院长,1934年任院长,在日寇战火中组织古物南迁和古物西迁,为守护故宫做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马衡拒不赴台,坚持守护故宫文物,这是他一贯以研究与保护国家的历史文物为己任,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自觉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而做出的决定,这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他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可见,书中所写的故宫掌门人不但事迹让人感动,其精神境界更让人崇敬。
从写重要人物这个独特的侧面,写出故宫博物院在这段时间里的变迁史、发展史,是《故宫掌门人1925—1949》的又一突出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有特色的故宫博物院的断代史。该书前面的序章题为“从皇宫到博物院”,系统地叙述了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的基础上建立的。明清两代,有24位皇帝在这里统治中国。“驱逐溥仪出宫”一节,写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的全过程;“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一节,写溥仪出宫的当天下午,摄政内阁就开会,决定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明确了组织条例、善后委员会委员人选,其后处理了一系列善后事项;“建院前的准备工作”“历史性的时刻——故宫博物院开院”两节叙述了故宫博物院建院的准备和正式建院典礼(1925年10月10日)的盛况。这样,序章就把故宫博物院的前世今生叙述得清清楚楚,为下文写七位故宫掌门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前提。


还要指出的一点是,《故宫掌门人1925—1949》除了严谨、清新的文字叙述外,还配了百余张有价值的历史照片,与文字互证,互相阐发,相得益彰。这些照片的精心收集、配套选用,是著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才得以完成的,我要在此为著者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