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关注我们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所有类别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书评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数据库
视频
古联公司
APP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楼宇烈,傅首清主编
¥58.0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脱脱著 刘浦江整理
¥280.0
南明史(精装本)
南明史(精装本)
钱海岳撰
¥980.0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梁)沈约 撰
¥360.0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510.0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298.0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杨镰主编
¥298.0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元]脱脱等撰
¥540.0
邹鲁文化研究
邹鲁文化研究
贾庆超等
¥0.0
明实录 附校勘记(183册)布面精装
明实录 附校勘记(183册)布面精装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黄彰健校勘
¥45000.0
除了纪念屈原,这些有关端午的冷知识你都听说过吗?
唐朝不止有荔枝
盐与铁,看似寻常的民生物资,如何深刻影响大政决策?
王夫之盖戳认证的宋朝两大罪臣,一个当然是秦桧,另一个竟然是他
成语典故丨哲理性与形象性的统一——试论《聊斋志异》的寓言
增补最新考古成果,经典唐代生活史著作重磅升级
这一卦几乎涵盖了《周易》的全部易理与美学
中华书局这20种哲学好书,大促来了速入手
孔子不姓孔?一文读懂古人的姓和氏
中华书局五月新书单
为什么在逆境中,正面突破的思维那么弥足珍贵?
发布时间:2025-08-15 14:00:53
来源:中华书局1912
作者: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收藏
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曾国藩并非天赋异禀的奇才,科举之路屡败屡战,军事生涯更是从惨败中蹒跚起步,甚至数次被逼至投江自尽的绝境。但正是这样一个在逆境中挣扎的普通人,凭借着“正面突破”的思维方式,硬生生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仅成就了“中兴第一名臣”的功业,更留下了一套足以让后世奉为圭臬的生存哲学。
曾国藩便服像
一
逆境中的“反常识”:不绕路的勇气背后是对本质的洞察
世人面对困境,最本能的反应往往是规避与绕行。项羽垓下之围选择乌江自刎,是对绝境的妥协;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仓皇西逃,是对困境的回避。而曾国藩始终坚信,越是棘手的困局,越要直抵核心、正面拆解。这种“反常识”的思维方式,在他创建湘军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接到组建团练的圣旨时,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绿营兵腐败不堪,战斗力形同虚设;地方官员阳奉阴违,处处掣肘;军费粮草毫无着落,士兵招募困难重重。当时多数官员面对这种局面,要么敷衍塞责,要么请辞推脱,唯独曾国藩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抛开现成的绿营体系,从头打造一支全新的军队。
他亲自制定招募标准,只选朴实的山民,而不用油滑的市井之徒;亲自设计训练方法,每日操练不辍,甚至亲自示范动作;亲自管理军饷,坚持“厚饷养兵”,宁可四处借贷也要保证士兵收入。这种近乎执拗的“正面建设”,在当时被很多人嘲笑为迂腐,认为他放着现成的军队不用,偏要自讨苦吃。
曾国藩按“赤地立新”原则组建的湘军
但恰恰是这种不绕路的坚持,让湘军避开了绿营积弊的陷阱。曾国藩的正面突破,本质上是对问题本质的精准洞察——既然旧体系已无可救药,那就从根基上重建新体系。这种思维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拒绝用表面的妥协换取暂时的安逸,而是敢于直面核心矛盾,用“刮骨疗毒”的勇气解决根本问题。
在靖港之败后,曾国藩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战船被焚,士兵溃散,朝野上下一片指责,甚至有人提议将他革职查办。此时的他,完全可以选择退守长沙,等待朝廷救援,或是借口休整拖延战局。但他却在战败的第三天就重整旗鼓,亲自坐镇水陆洲练兵,针对战败暴露的指挥问题,逐一制定改进措施。这种在绝境中依然紧盯问题核心、不回避不退缩的态度,正是正面突破思维的精髓——逆境不是逃避的理由,而是解决问题的契机。
二
“结硬寨,打呆仗”:以笨拙为路径,在坚守中积累突破的力量
曾国藩的正面突破,绝非匹夫之勇的莽撞,而是一种以“拙”为“巧”的智慧。他提出的“结硬寨,打呆仗”战术,看似笨拙,实则蕴含着逆境突围的深层逻辑——在力量不足时,不急于求成,而是通过扎实的积累构建优势,用持续的坚守消耗对手,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围攻安庆之战,堪称这一战术的经典实践。安庆是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西大门,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太平军在此布下重兵,由陈玉成亲自镇守。湘军将领多主张速战速决,要么强攻城墙,要么偷袭城门,但曾国藩却坚持“围点打援”的策略:先在安庆城外深挖壕沟,筑起高墙,将城池团团围住,断绝内外联系;再分兵阻击前来救援的太平军,一步步消耗其有生力量。这一战术实施起来极其艰难,湘军不仅要面对城内守军的反击,还要抵御陈玉成十万援军的轮番攻击,每天都有士兵伤亡,粮草供应也时常紧张。有将领抱怨说:“如此围城,何日是尽头?”曾国藩却不为所动,贯彻到底。
整整两年时间,湘军硬是将安庆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太平军弹尽粮绝,城外援军被逐一击溃,最终不得不开城投降。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太平军的西线屏障,更彻底扭转了战局。看似缓慢的围城,实则是对双方耐力与韧性的考验。曾国藩的智慧在于,他明白逆境中的突破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急于求成只会暴露自身弱点,唯有通过持续的、扎实的积累,才能逐渐改变力量对比。
清末年画《曾国藩庆贺太平宴》
逆境之所以让人痛苦,往往是因为它需要长时间的煎熬,而多数人在中途就选择了放弃。曾国藩的正面突破,本质上是用“日拱一卒”的坚持对抗人性中的浮躁与短视。他在日记中写道:“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这种打通困境的力量,不在于天赋与机遇,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守——就像他练习书法,从年轻时的笨拙到晚年的自成一格,靠的不是顿悟,而是每天临摹不辍的坚持。
在快节奏的当下,人们往往信奉“弯道超车”“快速迭代”,却容易忽视“结硬寨”的价值。其实,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真正的突破往往都藏在那些看似笨拙的坚守里:职场上的技能提升,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创业路上的难关突破,离不开对核心业务的持续深耕;人生低谷的走出,离不开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曾国藩的“呆仗”思维告诉我们,逆境中的突破没有捷径,唯有在坚守中积累力量,才能等到水到渠成的那天。
三
向内突破:在自我革命中锻造逆境突围的底气
曾国藩的正面突破,不仅指向外部的困境,更指向内在的自我。他深知,一个人若想在逆境中站稳脚跟,首先要过的是自己这一关——克服自身的弱点,打破固有的认知,在自我革命中获得成长。这种向内突破的勇气,比向外突围的魄力更难能可贵。
早年的曾国藩,并非完人。他性情急躁,动辄与人争执,在京城做官时,曾因意见不合与同僚大打出手;他好高骛远,做事急于求成,初办团练时,因急于求胜而贸然出兵,导致靖港惨败;他甚至一度沉迷于声色犬马,在日记中多次痛斥自己“好色”“怠惰”。但正是在一次次的逆境中,他开始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改造。
咸丰七年(1857),曾国藩因父亲去世回乡丁忧,期间遭遇了人生最严重的信任危机——朝廷对他猜忌加深,地方官员对他冷嘲热讽,连他一手提拔的将领也开始疏远他。在极度的痛苦与迷茫中,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闭门读书,开始反思自己的处世之道。他意识到,自己过去之所以处处碰壁,不仅是因为环境险恶,更因为自身“刚愎自用”“锋芒太露”。于是,他开始刻意改变自己:以前对下属疾言厉色,现在学会了“婉言劝诫”;以前对官员高高在上,现在懂得了“谦柔待人”;以前做事固执己见,现在学会了“集思广益”。这种从“刚硬”到“柔韧”的转变,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正面突破——突破自身性格的局限,以更成熟的心态应对复杂的局面。
这种向内突破的思维,在他处理与左宗棠的关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左宗棠才华横溢但性情孤傲,早年常因意见不合对曾国藩冷嘲热讽,甚至在公开场合批评他“才短”“迂腐”。换作以前的曾国藩,定会针锋相对,但此时的他却选择“敬其才,容其傲”,不仅在左宗棠落难时伸手相助,还多次向朝廷举荐他。这种超越个人恩怨的胸怀,正是向内突破的结果——摆脱了狭隘的自我,才能在更广阔的格局中整合资源。
曾国藩的自我革命,从来不是一次性的转变,而是贯穿一生的修行。他坚持写日记,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哪怕是微小的过错也绝不放过;他坚持戒烟、戒色、戒怒,用强大的意志力克服人性的弱点;他甚至在晚年还坚持学习英语,试图了解西方世界。这种持续不断的自我突破,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儒生逐渐蜕变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对逆境时,总习惯将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但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逆境中的最大障碍往往不是外部的困难,而是内在的局限——眼界的狭隘会让人看不到出路,性格的缺陷会让人错失机会,能力的不足会让人无力应对挑战。正面突破的思维,要求我们先向内审视自己,勇于承认并修正自身的问题,在自我完善中积累突围的底气。正如他所说:“吾日三省吾身,唯进德修业而已。”德业精进之日,便是困境突围之时。
四
超越个人得失:在使命感中获得突破逆境的精神动力
曾国藩的正面突破,之所以能穿越百年依然震撼人心,更在于他将个人的突围与时代的使命紧密相连,在超越个人得失的追求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组建湘军之初,曾国藩写下《讨粤匪檄》,文中痛斥太平天国“焚书坑儒,毁灭礼教”,提出“为孔孟卫道,为天地立心”的口号。这种将平叛与守护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定位,让湘军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普通军队的范畴,成为一支有精神信仰的力量。
安庆之战期间,湘军伤亡惨重,粮草即将耗尽,很多将领都劝曾国藩撤兵休整。他却在营中写下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副对联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全军的昭示:越是艰难,越要保持希望;越是困顿,越要坚守气节。这种使命感带来的精神力量,让他在无数个绝望的夜晚挺了过来,也让湘军在一次次濒临崩溃时重新凝聚。
攻克天京后,曾国藩手握重兵,成为朝廷最忌惮的力量。此时的他,完全可以凭借军功谋取更高的权势,甚至像赵匡胤一样“黄袍加身”。但他却将大部分湘军解散,自己则回到两江总督的任上,致力于战后重建。这种放弃个人权势、以国家安危为重的选择,正是使命感超越个人得失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对的逆境或许不再是战火纷飞的生死考验,但依然需要超越个人得失的使命感。职场中的挫折,若只看作个人利益的损失,便容易陷入抱怨与消沉;人生中的困境,若只关注自我的痛苦,便难以找到突破的动力。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努力与更崇高的目标相连——无论是对家庭的责任,对事业的追求,还是对社会的贡献——便会在逆境中获得更强大的精神支撑,能让人在迷茫中看清方向,在疲惫时汲取力量,在想要放弃时重新振作。
五
寻求捷径VS正面突破?
曾国藩的“正面突破”思维之所以弥足珍贵,恰在于它与当下社会的浮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个信奉“弯道超车”“流量为王”的时代,人们习惯了寻找捷径、规避困难,遇到挫折便轻易放弃,面对挑战就选择绕行。而曾国藩用一生证明:逆境从来不是命运的诅咒,而是成长的契机。正面突破的思维,要求我们不回避问题的核心,不放弃持续的努力,不停止自我的成长,不忘记更高的追求。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时,不妨想想曾国藩。或许我们无法像曾国藩那样成就惊天伟业,但他的正面突破思维,依然能为我们提供穿越逆境的力量:用直面核心的勇气拆解问题,用日拱一卒的坚持积累优势,用自我革命的精神提升自我,用超越个人的使命感坚定信念。
在逆境中,唯有敢于正面突破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长期主义者的制胜法则
林乾教授独家解读曾国藩的正向思维体系
《正面突破——曾国藩的顶级思维》
林乾 著
32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281-2
68.00元
内容简介
曾国藩是屡败屡战的湘军统帅,挽救危局的晚清“中兴第一名臣”。面对复杂艰难的时局,他摒弃投机取巧,以长期主义的定力、正向的思维方式和扎实的办事方法,实现逆势翻盘。曾国藩的这种顶级思维揭示:真正的突破,往往产生于对本质问题的持续正面攻坚。其方法论核心在于——用战略上的绝对专注,化解战术上的万千变化。这种思维对当代人破解复杂挑战,仍具镜鉴价值。
本书从格局塑造、品格锤炼、破局思维、用人智慧、成事谋略、交友之道、家风传承等七个维度,系统解读曾国藩正面突破的顶级思维体系,真实再现曾国藩在官场、战场、修身等大量细节,让顶级思维可感可知。
翻开本书,你将明白所谓顶级思维,是在认清复杂现实后,依然选择正面突破;所谓成功,就是把长期主义的坚持,转变为破解困局的底气。
作者简介
林乾: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著有《传统中国的权与法》《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清代法律与清代政治》《雍正十三年》《柄国宰相张居正:权力之变与改革人生》《嘉靖帝:丹鼎青烟里的王朝乱象》《曾国藩大传》等。
编辑推荐
1. 权威解读,深度剖析:林乾教授深耕曾国藩研究多年,提炼出“战略专注化解战术万变”正向思维的底层逻辑,并按格局塑造、品格锤炼、破局思维、用人智慧、成事谋略、交友之道、家风传承七大维度,解读曾国藩的破局密码,为读者提供深度系统认知。
2. 聚焦“破局”,直击核心: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曾国藩如何运用“正面突破”的顶级思维破局成事。面对困局,他选择正面突破,不投机、不迂回,直面矛盾,以长期主义定力、正向思维方式和扎实办事方法,逆势翻盘。书中对破局思维,对当代人应对复杂挑战,极具镜鉴价值。
3. 真实故事,生动启迪:本书真实再现曾国藩在官场、战场及修养等大量细节,不仅让历史人物跃然纸上,更使正向顶级思维可感可知,读者能从中获得强烈的代入感和深刻的实践启示。
4. 超越历史,指引当下:曾国藩“正面突破”的顶级思维绝非尘封的古董,而是穿越时代的智慧明珠。翻开本书,你将获得一套攻坚克难、破茧成蝶的终极利器,明白真正的顶级思维是在认清复杂现实后,选择正面突破;真正的成功,把长期主义的坚持,转变为破解困局的底气。
目录
第一章 交际圈子
1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
2 京城“破圈”的人际交往
3 未发迹时善交人
4 联姻自固,扩展在家乡的影响
5 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6 药石之友,催人向上
7 求友不专,博爱而不亲
8 人生有“六畏”,择交如求师
9 “八交九不交”
第二章 做大局面
1 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2 走出藩篱,职场换赛道
3 羽毛不丰,不可高飞
4 避人耳目,在衡州成军
5 师出有名,广而告之
6 局面狭小,以自立门户为大忌
7 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
8 事关成败时,要敢于对上说不
9 有功不可独享
10 做大局面,端在下属发展
11 接班人要找光大门庭之人
第三章 居官不败
1 做官宜公而忘私
2 仕而优则学
3 致力于“经济之学”
4 读史学史是为官的必修课
5 兼署刑部侍郎的“作为”
6 从“沉默者”到犯颜极谏
7 警惕居官四败:昏、傲、贪、诈
8 居官而不知爱民,即是罪孽
9 多做少言,三种情况不应上报
10 面对一石二鸟的大政潮
11 奏请减赋,为江南纾困
12 清理积案,整肃吏治
13 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
14 为官不得罪巨室
15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16 宦海畏途当知谨
17 高处不胜寒,功名不可恃
18 骑虎难下时的应对术
19 管好身边人
第四章 品格力量
1 精选良材谋大业
2 挺膺负责,方能成事
3 敢于任事,勇于承担责任
4 不以流俗的毁誉为转移
5 办事的三大方法
6 “一生三变”的重要转折点
7 将眼界宏大与小处入手相提并处
8 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为要
9 读书做事需仰仗胸襟
10 横逆来临,不改常度
11 成就大事须众人支撑
12 破官场习气,言人所不敢言
13 为人之道在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第五章 汇聚群英
1 克己为体,荐贤为用
2 把好做法转变为一种机制
3 忠义血性为用人第一位
4 用人重操守,取平实
5 三种人不宜提拔
6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7 巨细周知,表里洞彻
8 随时随地教导人
9 不用轻薄与刻薄之人
10 不受人惠,严于律己
11 名利要让,礼义要严
12 推功于人,自愿受过
第六章 境遇突围
1 苦练内功,徐图自强
2 不信书,信运气
3 进退隐显细思量
4 人生三次大调整
5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6 弓不拉满,势不使尽
7 盛时要作衰时想
8 淡看个人生死事
9 习学之事,相伴终生
10 做有大人格的君子
第七章 百年家族
1 “耕读之家”好家风
2 父亲身教好榜样
3 愿为耕读孝友之家
4 每日读书不止
5 望代代出读书种子
6 当官是偶然之事
7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
8 以不干预公事为第一义
9 珍视每一个个体的存在和追求
10 以廉率属,以俭治家
11 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12 不与骄奢人家结亲
13 绝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14 为官最忌求田问舍
15 养生有法,福泽绵长
内文版式
实拍书影
(统筹:一北;编辑:岚岫)
你输入的账号不存在,请重新输入!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访问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