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诸篇中,《逍遥游》最有名,流布也最广,然而紧接其后的《齐物论》却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深刻性和内质,也是阅读难度较大、极易引人误读的一篇,即以篇名而论,究竟该读为“齐物-论”还是“齐-物论”,就已聚讼纷纭。2023年2月13日,“聚珍12点·午间日读书”如期举行,《〈庄子〉通识》《庄子讲义》责任编辑黄飞立、编辑董洪波把自己阅读《庄子》·《齐物论》的感受和体会与广大读者进行了分享。
“知人论世”,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当然首先是了解这个人。然而庄子留给我们的信息实在是太少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在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后,就只说他“明老子之术”,以及辞官楚威王这件事。
1
突破空间限制(鲲鹏)、时间限制(“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文化限制(“越人断发文身”)后由“道”观“物”,回望俗世。
2
人的情感往往不能也不必分析。
3
尊重个性,尊重差别
4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5
庄子生死观
丛书名:中华经典通识
作者:陈引驰著
书号:978-7-101-15734-5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价:49元
内容简介
道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而《庄子》是道家的根本典籍之一,了解《庄子》这部经典,才能对道家思想乃至中国文化精神获得初步的认识。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阅读《庄子》原典并进而理解庄子思想,有着一定的门槛和难度,这就需要一位合适的导读者。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研究《庄子》和道家文学数十年,已经出版关于《庄子》的书籍多种。这部《〈庄子〉通识》,作者更加有的放矢,针对有志于了解并阅读《庄子》的读者,既讲《庄子》这部书,也讲庄子思想的源流,更有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引领读者在《庄子》的世界中逍遥,在中国文化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