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十年磨一剑”,这册文创笔记本的出版,前前后后算下来,也是经历了整整十年。当看到样书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做书也好,做文创也好,对于某些图书选题,急于求成或许是不能的,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等,等它的自然生长,等它的水到渠成。
1
2012年中华书局创建100周年之际,在出版的系列纪念出版物中,有一本《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启功先生题签),那时作为一名刚到书局没多久的员工,也可以领到一本。
工作之余,匆匆翻看里面的书信手迹,内容虽未及细看,但各位名人手迹所用之纸,却也是不一而尽,各形各色,虽机构用笺较多(如梁思成所用“中国营造学社”用笺、徐志摩所用“上海新月书店用笺”),亦不乏私人订制之笺(如周作人所制“苦茶庵”用笺、谭泽闿所制一笔“虎”字笺),再有就是一些南纸店制笺(如北平荣宝斋、清秘阁),甚而还有当年鲁迅、郑振铎两位先生主持刊刻《北平笺谱》中的个别图案(如张东荪所用江采绘秋葵笺、朱自清所用姚华绘唐画壁砖笺),红框暗线,浓淡深浅,隐然于翰墨之间,更添了许多风雅。
方案七:中国红,上下册礼盒装,设计理念:前村深雪里,梅花朵朵开;红册为锦上花,灰册为梅花枝作浅浮雕造型(仿笺纸的拱花效果)。
最终确定方案:
一盒两册,心意满满,包装盒正面压印贴签“中华诗笺”(集民国中华书局聚珍仿宋字体),盒底印“见书如见面”朱文印。
《中华诗笺》
一红一蓝,用一藏一;好事成双,各表一枝。
封面确定之后,便是一系列的出版流程,在这“流程”当中,自然还有朵朵细浪,毕竟碰撞的思想才会有火花,大江大河需要股股活水的注入,如此,才能有更好的产品呈现给读者 。当然,不足之处,肯定是难免的,但想到龚自珍的诗句:“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馀情绕?”便也可以释然了!
可能和一些跨度时间也很长的出版项目相比,这册笔记本成长的“十年”只是轻飘飘的一个十年,但好就好在——它的“轻”、它的“留白”,拿起放下,在欣赏诗与美的同时,再填补上自己的一些心思,就够了。
| 推荐阅读:
《中华诗笺》:来自110周岁中华书局的春日节礼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