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12年1月1日,中华书局由陆费逵先生创建于上海。创建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期刊、画册,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及工具书,同时兼营学生用具、文房物品等。
纸作为“文房四宝”之一,自古便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传递信息之功用,而文房用纸之制作精雅者,当属花笺,又称诗笺。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序》“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唐人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宋人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伴随着历代文人雅客的不断吟咏与书写体验,再经过薛涛、李煜、徽宗等人亲自参与的制笺实践,以及明代《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笺谱》、清代《百花诗笺谱》的问世,直至民国,一叶素纸经过“千锤百炼”,成为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的微型版画。
无论是纸张加工的繁复(如染色、砑光),还是印刷技艺的成熟(如饾版、拱花),再到纹样图案的多样(如人物故事、山水小品、草木虫鱼、金石碑刻),叶叶花笺,文抽丽锦,已是蔚然大观。
清末民国时期,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南纸店多有各种诗笺的设计制作,而伴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机构亦有参与其中,尤以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为最,中华书局则踵其后,无论是作为现代出版机构与外界联络交流的自身用笺,亦或是作为文房雅物出售,出版机构所制诗笺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审美功用。
正如瞿兑之《说笺》所云:“意者以天地间最耐久而可亲之物无过于纸,最脆薄而易毁灭之物亦无过于纸。不知者毁之既易,则知者爱之益亲。一城之中,旦旦夕夕,扬为屑而爇为灰者,不知凡几。更越数十百年,此为屑为灰者,必将为人所珍护、悔惜又不知凡几也。”
瞿兑之定制福寿笺
中华书局自创立至今已历110周年,而其民国时期所制花笺,为屑为灰者当又不知凡几,幸而今日数据查找便捷,于纸海墨林之中遍为搜求,凡落有“中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制”等印章款识者,应皆为民国时期中华书局所制,其中亦不乏成套之诗笺。今于所见之中,特择其立意、诗文、图案、刻印兼美者,作为插图,制作此册笔记本,摹古追思,以志纪念!
2
《中华诗笺》所收花笺图样四十余种,当与民国时期人称“画到梅花不让人”的“梅王阁主”高野侯有关。当年,高野侯是中华书局的股东之一,而且主管美术部,出版的珂罗版画册、碑帖,应该也是由他主掌其事。梁启超在中华书局所出版的《饮冰室全集》,其书名题签也是出自高野侯之手。
高野侯及其题签
本套笔记本的外盒和封面,皆用“梅花”元素,既是对“梅王阁主”高野侯的一种致敬,更是取梅花的丰富意涵。
自古以来,梅花作为文人品格的象征,在笺纸图样里,应该是最多的一种。《中华诗笺》以花作为主要元素,在这个春日推出,可视作“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祝福与心意。
本册所选四十余幅笺纸原图,大部分是没有写过字的,但有四张是从近代名人书札中修复出来,比如这张摹金冬心梅花笺,原图写满文字,后经过本书设计师刘运来的精心修图,为大家展现了梅花笺的原貌。
而对于没写过字的笺,因为时间之久,纸张自然老化,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也是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作过度修复。大家看到这些图案,就会有扑面而来的“古旧”气息,也算是一种“摹古”与追思。
在收集这些花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上加盖有中华书局的各式印章,形状各异,十分有趣。在笔记本前我们也将这些印章一一展现,花式出镜。
此套笔记本一盒两册,所收图案一致,取好事成双之意。一点小心思便是,打开两册的版权页,顿生一种穿越之感——红册为今天标准的CIP版权页,蓝册则取自民国时期中华制笺笺盒上的广告牌记:
3
说完了内容,再聊聊装帧设计。
本书设计由刘运来操刀,刘老师近年来主编《笺谱日历》,可以说是中国最懂花笺的设计师之一,此次收录的花笺中不少是刘老师的私藏。
刘老师五次入选“中国最美的书”大奖,在本书的编辑与设计过程中充分展现了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超高的专业水准。
印刷方面,笔记本封面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呈现出版画般的刻印效果,触摸手感更佳。
装帧则采用直脊裸背精装,更适合平摊书写。
微信、短信、电话,文字、语音、视频,在信息的快速传播时代,你有多久没静心写字了?
光电之间,信息洪流,情感何处安放?
《中华诗笺》,以笺为媒,一盒两册,自用赠友两相宜。
突然心生感念,
想写这封信给你。
虽然不曾相见,
但又仿佛彼此熟知。
千回百转,只因找到这些旧纸,
从前的人叫它:笺。
幸而没有下笔,
还能看清纸上的图案。
往日旧时,现在的人叫它:从前。
从前做的纸,
过了百余年,
也还这般有情有意,
见书如见面,愿长相思。
小贴士
参加现在正在举办的作品征集活动即有机会免费得《中华诗笺》哦!详情戳《作品征集 | 一张书影,讲述您和110岁中华书局的故事》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