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以儒道两家为大宗,孔、孟、老、庄堪称先秦思想界的四大天王。他们的著作中最不易读的是《庄子》:一则篇幅很大,有七八万字之多;二则寓言纷呈,行文飘忽,意思不大容易掌握;三则此书中除了庄周本人撰写的之外,大约还有出于其徒子徒孙的宏文,其思想意蕴同祖师不尽相同,须适当地予以区分。
读庄周的书最要紧的是精读其内篇的七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杂篇当然也以全读最好,如果嫌多来不及,选读一部分也是可以的,这里比较重要的有《骈拇》《马蹄》《胠箧》《秋水》《说剑》《天下》诸篇。在拜读的过程中要借助于学者们的诠释翻译,更容易受益的则是听专家讲解。在这后一方面近来有一本深入浅出、非常出色的新书《庄子讲义》(陈引驰著,中华书局 2021年 9月版)——此书是著者在复旦大学之讲稿的整理本,只要具有中等文化水平即可读懂,而即使是专家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增强对人生哲学的领悟。
我读过此书后,有青年友人问我印象如何,是否值得推荐他读。为了让他特别注意,我即大声答曰:“此乃入庄必读之书!”这是因为讲得如此深入浅出的庄学著作并不多见,试略举两段文字来看。其一:
老子见东周衰微,就跑了;庄子不愿去楚国为官,只愿自己在河边钓钓鱼,图个轻松快活。那么,道家更注重、更关心什么呢?是个人的修养,尤其是内心的修养,平和安宁,不为外界所困所扰。比如庄子就写到静坐养神,主张要“身若槁木”,“心若死灰”,内心淡漠平顺,外形呆若木鸡。这 时, 人 的 状 态 是 松 弛 的,而非紧张的,是平静的,而非激越的。一句话,这是修养心神……道家是非常注重个体的身、心修养的。(第 6 页)
在生活节奏甚快、“内卷”处处可见的紧张空气里,多少有点道家的意思,也许是一副行之有效的解毒剂。其二,《逍遥游》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的“无功”最不易理解,有点“功”不好吗?陈先生解说道:
所 谓“ 无 功”, 其 实 并不是说完全不留任何功业的痕迹……只是,这种种功业,并非用力究心的结果,而是修养自我,超然俗务之外,而后自然得到的世间功业。不以世间功业为究竟追求,“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而以余事为之的态度,“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这才是“无功”的正解。(第 119 页)
这种境界太高妙了,即使是世间的绝顶高人也无从做到,而此正所以为“神人”也。
我读《庄子》习惯于以读白文为主,也就是不看或少看注释,知道他一个大意就算了,从未下过苦功夫。这种不求甚解似乎颇具道家的潇洒,其实很对不起庄周,须改弦更张才是。于是我从头拜读了《庄子讲义》,并且郑重地推荐给熟识的青年朋友。
《庄子讲义》的路径大约属于“照着讲”,给初学者开示自当用这种讲法;如果适当增加一点“接着讲”的内容,也许能够让听众和读者更增加一些兴味吧。
本文转载自2022年2月14日《藏书报》
书籍详情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京东图书购读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学与思想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影响了当时及之后两千多年来无数的中国人,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内《庄子》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陈引驰教授在复旦大学开设的“庄子精读”课历来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基础,结合多年来研究成果,以文本为经,以广博的见识和精妙的理解为纬,可称是陈引驰教授《庄子》研究的全面总结,更是对《庄子》的一次经典呈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