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陈正宏 | 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
评论人:中华书局聚珍文化 作者:陈正宏
2021-04-08 16:06:02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距现在大约两千一百多年前,西汉武帝时期,一部汉语的文史巨著横空出世。它的书名,当时叫《太史公书》,后来也称为《太史公记》,再后来简写成《太史记》,最后大概在公元二世纪下半叶的东汉末期,缩减定名为《史记》。
《史记》的编著者,不用说你也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马迁。但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也许有的读者并不十分清楚。
司马迁的人生,以公元前99年为界,分成前后截然不同的两段。在这一年之前,他是一个任性率真的人;在这一年之后,他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司马迁像
他生于公元前145年,〔1〕也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35年。〔2〕他的老家,是位于今天陕西韩城南部的夏阳。不过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迁居到了距首都长安(靠近今天的西安)不远的茂陵。而茂陵,是汉武帝生前为自己修建陵园,特设的一个新城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当时担任太史令,这是一个主管天文历法、兼管文书档案的职位,对于汉武帝而言,当然是修陵工程重要的技术顾问。
司马迁晚年回顾自己的青春时光,曾说:“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3〕意思是我从小就是个不受任何束缚的天才,长大了在家乡一带也没有什么好名声。
大约二十岁左右,他就开始浪迹天涯。从陕西的茂陵出发,最东边到过今天的浙江绍兴。云游归来,他很快上了国家重点培养对象的名单,有了第一份工作:做汉武帝近旁的低级侍卫,当时叫“郎中”,并奉命出使西南的巴蜀少数民族地区。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他获得了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职位升迁,接替去世不久的父亲司马谈,担任太史令。
西汉夏阳、茂陵、长安相对位置示意图
在太史令任上,他主持了修造新历法(后来称为《太初历》)的工作,同时开始干一件意义深远的私活——撰写他父亲草创,并临终嘱咐他务必完成的《太史公书》,也就是后来通称的《史记》。
一切顺风顺水。转眼到了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因为任性、率真,话太多,出事了。
当时《史记》才写到一半,发生了将军李陵投降匈奴的事件。别人都不说话了,只有他,当汉武帝程式化地问了一句:司马迁,你怎么看啊?他竟然天真地认为,最高领袖真的要他发表个人看法,就真的开始很有条理地为李陵辩护了起来。结果,汉武帝当场翻脸,他被钦定下狱,判处死刑,最后以接受腐刑,也就是割除生殖器为条件,才免于一死。
从天而降的腐刑,对于司马迁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因为那不仅在他的身心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而且使他终身无法抹去写在脸上的耻辱——他本来应该正常的充满阳刚之气的脸庞,从此变得像太监一样柔弱不堪。
但这之后,他的职位却非常离奇地再一次得到升迁。这一次,距他曾经衷心爱戴的领袖更近了,是做汉武帝的机要秘书,当时叫“中书令”。
他变了。在最好的朋友眼里,他失去了往日的锋芒,变得和普通官僚一样平庸,甚至俗气。但他坚持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活下去。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写完《史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我们想,公元前99年以后的司马迁,虽然没有听过后来恩格斯发表的名言,“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表现形式”,“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4〕但他对于人性的复杂跟个体和群体历史发展的关联,一定有了比之前更深切的体会。《史记》每一篇的末尾,都有一段“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就这一篇内容发表的历史评论,其中不少应该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的。
大约最晚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的十一月,司马迁完成了他的这部总字数超过五十二万字的巨著。这之后他给一位叫任安的好友写了一封长信,倾诉了自己的著述心声。而写了这封后来以《报任安书》闻名的书信后,司马迁竟神秘地失踪了。
由于东汉时就有一种说法,说司马迁任中书令后“有怨言,下狱死”,〔5〕后来又有传闻,说《史记》的部分篇章,曾被汉武帝抽看,看了以后大怒,所以被削除了,〔6〕研究者推测,司马迁很可能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汉武帝的魔掌,死于非命。〔7〕
司马迁死在哪一年,究竟怎么死的,我们到现在都还搞不清楚。但他用生命写成的《史记》,几经曲折,流传了下来。
这是一部从形式到内涵都具有独特面貌的巨著。其中书写的,是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统治时期,以中国为中心,以当时的世界知识为背景的人类历史。
《史记》全书总共一百三十篇,按文章体裁,分为下面这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叫“本纪”,共有十二篇,所写的,都是历代传说或实际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者的事迹,记事方式以帝王传代编年为主。其中最神奇的,是从上古帝王黄帝写起,一路写到了当朝皇帝汉武帝。
第二部分叫“表”,共有十篇,都是用表格的形式,按年月、国别,简要梳理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活动。其中又按时间尺度的疏密,分为世表、年表和月表三类。
第三部分叫“书”,共有八篇,每一篇都是某一个专题的制度史。其中既有讲礼乐制度的,也有讲天文、历法、宗教的,还有记军事、水利和经济的。
第四部分叫“世家”,共有三十篇,主要是写汉和汉以前各个重要的诸侯大姓的家族史;同时为表彰历史地位特殊的人物,也破例安排了像《孔子世家》这样的篇章。
第五部分叫“列传”,共有七十篇,都是以传记的形式,传写古今代表性的人物和民族事迹。按照它们的性质,又可以分为“合传”“独传”和“汇传”三类。前两类以写个体的人为主,比如《屈原贾生列传》《孟尝君列传》;后一类以写特定群体和他们所做的事为主,比如《刺客列传》。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合一,司马迁创造了一个既纵横交织、互相照应,又立体完整的历史叙述文本。这样格局宏大、结构精妙的史书,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尽管因为历史原因,流传到今天的《史记》,其中已经参杂有后人补写添改的文字,但就总体篇幅而论,司马迁编著的原文,在今本《史记》中仍然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所以我们依然可以根据这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文本,去探寻司马迁当年写书的心声。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最扼要的答案,就是他写在《报任安书》里的三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以贯通古今人事的方式,探讨人类历史的变迁大势,成为可以跟诸子百家分庭抗礼的别一家。所以梁启超说,《史记》一书,其实是“借史的形式”来发表的“一家之言”。〔8〕
司马迁编著《史记》的具体方法,他自己有多处谈到。一个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9〕,就是把所有现存的书面文献和传播在口的老故事都一网打尽;一个是“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10〕,就是协调儒家经典的不同版本和解释,梳理诸子百家的各种说法;还有一个是“述故事,整齐其世传”〔11〕,就是转述历史旧闻,同时把其中的各种历史谱系加以系统化、条理化。所以大家不要误会,以为《史记》里的文字都是司马迁或者他父亲司马谈自己写的,不是的。书中的不少部分,是对已有文献的排比、整理、加工和转写。不过司马迁特别厉害的地方,是他通过各种方式,将书面文献、口头传说和他自己的文字熔铸于一炉,保持了整体风格的基本一致。
从公元七世纪开始,中国图书分类系统中有“正史”一类。名列正史之首的,就是《史记》。〔12〕之后史学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史,也以《史记》领头,后面的二十三部正史,基本结构都是模仿《史记》的。但是,正史之中,能够像《史记》那样,以一家的力量,编写通贯数千年的人类历史的,再也没有了。能够像《史记》这样,整部书不仅有条理地纪录历史,而且还入木三分、文采飞扬地刻画人性,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也再没有了。站在后世狭隘的正统历史学本位角度,自然可以说《史记》作为正史体例不纯;但如果还原到历史学发生的原初状态,我想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会同意,像《史记》这样一部既感性地描写特定时代人的个性,又理性地关注长时段历史中的普遍人性的著作,在指示历史学的未来方向方面,一定高于一本看不见灵魂的事件流水账。
中国有一部《史记》,是一种难得的幸运;中国只有一部《史记》,又是一件令人深思乃至悲哀的事。
注释:
〔1〕 参见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收入所著《观堂集林》卷十一,中华书局影印本,1959年。
〔2〕 参见李长之《司马迁生年为建元六年辨》,原载《中国文学》第1卷第2期,1944年。后收入李长之所著《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第19—23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
〔3〕 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文收入《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
〔4〕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32页,人民出版社,2014年。
〔5〕 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之《集解》引东汉卫宏《汉书旧仪注》。
〔6〕 《三国志·魏书》卷十三《王肃传》:“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
〔7〕 参见朱维铮《司马迁》,收入所著《朱维铮史学史论集》第80—11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8〕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收入《饮冰室合集》第9册第18页,中华书局,1989年。
〔9〕 同注3。
〔10〕 语出《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
〔11〕 同注10。
〔12〕 “正史”这一类目,在中国传统目录学史上,是从唐初所编《隋书·经籍志》开始的,《史记》在《隋书·经籍志》里被列为史部“正史”类的第一种书。
(本文节选自陈正宏著《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中华书局2020年5月出版)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
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
发布时间:2020-05-14
作者: 陈正宏著
ISBN号:9787101139655
价格:
¥45.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