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一部修撰时间比朝代还长的史书经历了什么
评论人:中国青年报
2020-10-29 16:21:23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姚氏父子简约流畅的行文,精准刻画的笔触,让那些来自短促而遥远的梁朝之人,依然鲜活闪耀于书册间——《
梁书
》重现了一个朝代的生动气息。
----------
现在国产剧里的“历史架空剧”,往往是虚构了一个朝代背景,恣意讲述帝王将相朝堂博弈的故事。不过,观众们还是会乐此不疲地想去挖掘,也许“架空”的背景也在真实朝代里有迹可循,那些搅弄风云的人物也能在历史上找到原型。
近年来的“架空剧”佳作,如《琅琊榜》《庆余年》《鹤唳华亭》等,都有非常热情的观众去对照历史。很巧的是,这几部剧多多少少都有南北朝时期的影子。鲜少被关注、颇为“冷门”的朝代,或许潜藏着更大的艺术创作空间,比如“萧梁”,梁朝。
前一阵子,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修订本在线上举行新书发布会。那场发布会的时间特别有意思,下午5:02至5:57,精准对应了梁朝建立与灭亡的时间:公元502~557年。
梁朝自开国至灭亡,仅仅56年。一提起这么一个短暂的王朝,大众往往会先想起两个人:一口气在位长达48年(占据梁朝6/7的时间)的梁武帝,以及在坊间人设非常“男神”的昭明太子。要真正了解他们,毋庸置疑,《梁书》是最靠谱的渠道。
《梁书》56卷,包括帝纪6卷、列传50卷,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梁王朝自开国至灭亡56年的历史,是唯一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
相较梁朝短暂的历史,更神奇的是《梁书》的修撰时间。盘一盘《梁书》的撰写过程,若从陈末姚察负责编撰梁史算起,至唐贞观十年成书,姚察、姚思廉父子撰写《梁书》的时间,前后共计有50多年之久;如果从梁朝末年,姚察参与国史撰写就算起,那么总时长多达80多年。无论哪种算法,《梁书》的成书总时长,几乎等于或大于梁朝整个朝代的时间,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一个段子?
梁王朝是南朝萧齐之后,由萧衍建立的政权。萧衍为南齐宗室疏属,齐末任雍州刺史,趁政局混乱,自襄阳举兵东下,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于齐和帝中兴二年(公元502年)称帝,国号梁。
萧衍为高祖武皇帝,在位长达48年,几乎覆盖了梁朝大部分时间轴。且不说南北朝,梁武帝在中国古代皇帝里也是在位时间Top 5了,他之后梁朝又传了三位皇帝,三人分了梁朝仅剩的1/7时光。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朝灭亡。梁朝前期疆域与南齐略同,北面以淮河与北魏为界,南北对峙,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后,形成鼎足三分局面。梁末,疆土丧失大半,只剩长江下游以南的东南一隅之地。
《梁书》是唯一完整传世的记述南朝梁代历史的重要典籍,唐代官修正史之一。在姚察、姚思廉父子撰成《梁书》之前,已经有多种梁史存在,但今都已亡佚,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仅有姚思廉《梁书》一种。姚思廉《梁书》主要依据梁朝史官所修国史,“又采谢炅等诸家梁史续成父书”,对前人相关史著也有吸收,保存大量原始史料。
后人看到《梁书》的署名是姚思廉,此处有一个重要知识点:《梁书》实际上是姚察、姚思廉父子相继编撰而成。
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梁、陈、隋三朝,在陈朝官至吏部尚书,陈亡入隋,为秘书丞。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作名简,以字行),因父姚察入隋迁关中,遂为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姚思廉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官至代王侑(即隋恭帝)侍读,在唐为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受到唐太宗的礼遇,官至散骑常侍。
梁朝末年,20岁出头的年轻人姚察开始协助修撰国史,入陈后历为史官,负责编撰梁史和陈史。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姚察受敕编撰梁陈二代史。在臧世俊的《<梁书>略论》中提到,姚察很受隋文帝赏识,隋文帝曾对朝臣说:“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惟得此一人。”
一个出身梁朝的人,编纂史书编到了下下个朝代,仍未完成,临终前不得不将这份大业托付给儿子接力。姚察真的不是拖延症,而是因为态度高度严谨,非常完美主义,不愿意草率成书、敷衍了事。
范文澜在《正史考略》中写:“经父子两世,纂辑之功始就,盖作史之难,不难于叙述,而难于考订事实,审核传闻,故不能速就耳。”
对于《梁书》《陈书》修撰时间之久,学界也有其他研究和解释,例如认为姚氏父子亲历几朝更替,历史书写多有忌讳,受到诸多方面牵掣。另外,姚思廉还要编撰其他史书,忙得焦头烂额,不能将精力完全投入《梁书》《陈书》的修撰中。
姚察未成书而卒,临终嘱咐儿子姚思廉“博访撰续”。姚思廉大业年间接手补续梁、陈二史,后因战乱,亦未成书。唐初修南北朝诸史,姚思廉奉诏撰修梁、陈二史,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正月撰成。《梁书》和《陈书》的修撰,历经陈、隋、唐三朝,“更数十岁而后乃成”。
《<梁书>略论》指出,《梁书》 经历几个朝代,从私著到诏修,最后纳入官修才最终定稿,“正因为如此,《梁书》的成就超过了同时代官修的几部史书”。文字上,行文简洁,“姚氏父子修史用的是自由、质朴的散文,语言精炼,结构紧密,卓然突出于当时衰靡的文风之上”。
赵俊的《<梁书>、<陈书>的编纂得失》一文指出,姚思廉延续了父亲姚察行文质朴的文风,“姚氏父子受《汉书》影响较深,追求秦汉文章的古朴,反对骈文的轻艳”,“思廉为人严谨,不轻信奇闻异事,不好采琐事入史”。
很多研究者都对姚氏父子的文笔和叙事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修撰史书,其文字也很好读、耐读。这若是生在现代,或许姚氏父子能成为畅销书作家。
比如,它描写战争就很好看。邓武蓉、史素昭在《试论<梁书>、<陈书>的文学性》中分析,《梁书》中对邵阳之役的描写,梁、魏在邵阳洲附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作者的文字“腾踔飞扬”,并且描写的笔力颇得《史记》的精髓:“……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尽坏。而道根等皆身自搏战,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人大溃。元英见桥绝,脱身遁去。魏军趋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试论<梁书>、<陈书>的文学性》指出,《梁书》写人亦善写“独至”,写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同是开国之君,萧衍文武兼备,陈霸先勇武果断;同为亡国之君,萧方智胆小怯懦,陈叔宝醉生梦死;同是武将,曹景宗急躁好动,吕僧珍肃恭禁省,侯安都纵诞轻佻,萧摩诃谨厚恭顺。人物性格各异,形象栩栩如生”。
姚氏父子简约流畅的行文,精准刻画的笔触,让那些来自短促而遥远的梁朝之人,依然鲜活闪耀于书册间——《梁书》重现了一个朝代的生动气息。
我们还可以品品《梁书》写大家感兴趣的昭明太子的部分。“男神”昭明太子萧统,“生而聪睿”“体素壮”,“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曰:‘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侯惭而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少时,敕赐太乐女妓一部,略非所好。”
透过《梁书》,昭明太子确实还挺迷人,才华横溢,清雅而正气。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再短的朝代,在史书里也会拥有姓名,拥有一个王朝的大起大落、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的悲喜。
梁书(精)全三册--点校...
发布时间:2024-06-18
作者: [唐]姚思廉撰
ISBN号:9787101143980
价格:
¥180.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