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中华书评
>
详细页
《魏书》 李凭:北魏“女主政治”——拓跋濬的乳母常氏
评论人:澎湃新闻 李凭
2017-03-12 00:24:14
分享
收藏
2
点赞
评论内容: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30841
【编者按】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自2005年启动以来,2013年推出了第一部修订本《史记》,2015年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在上海书展首发,2016年修订本《辽史》出版,今年3月,修订本《魏书》又将与读者见面。值此机会,《上海书评》组织了北魏专题,由六位学者带领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北魏时代的历史。本文为专题的第三篇。
《高宗乳母常氏传》仅仅一百零六字,虽然载入《魏书》的《皇后列传》,却是附着在《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传》之下的副篇,所以并不起眼。这篇传记所述内容如流水之账,与同卷其它传记体例相仿,独特之处只在于“葬于广宁摩笄山,俗谓之鸣鸡山,太后遗志也”等字。文中的“太后”,就是这篇传记的主人高宗乳母常氏。因为受到原本乳母的身份所限, 常氏难以像正牌太后那样,死后葬入北魏皇家墓区云中金陵,只好另选葬地,这其实并非不正常,但其“遗志”专注于“鸣鸡山”,倒是值得思量的。
位于河北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鸡鸣山是北魏常太后的葬地(李凭摄于2003年)
鸣鸡山原名摩笄山,或作磨笄山,一度称为马头山。“摩笄”、“磨笄”、“马头”,乃至“鸣鸡”,由于彼此音近而一讹再讹,传至现在竟演变成为“鸡鸣”。鸡鸣山的地址就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境内,它是一座孤立耸峙的山峰,近年已成为香火旺盛的福地名胜。
这座山峰的历史远比北魏王朝悠久,在《史记·赵世家》赵襄子元年条下记载着它得名的缘故:“(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襄子)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带有弯曲长柄的舀酒器),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杀。代人怜之,所死地名之为摩笄之山。”这则典故发生在春秋末年,描述了夹在赵、代两家政权激烈冲突中的代王夫人之悲惨命运。
唐人张守节为《史记》作正义,以《括地志》所引《魏土地记》的记载对代王夫人的矛盾心理加以描写:“代郡东南二十五里有马头山。赵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磨笄自杀而死。使者亦自杀也。”冲突的双方,赵是夫人的娘家,代是夫人的夫家。冲突的结局,其弟赵襄子藉阴谋获胜,其夫代王惨遭杀害。亡国失家的夫人呼天抢地,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她既不能“以弟慢夫”,又不愿“以夫怨弟”,夹在或则非仁或则非义之间,深处矛盾而无以自拔,只得磨笄自杀。这则典故凄凉委婉,令代人同情恻隐,于是将代王夫人自杀之地称为磨笄山。
从此磨笄山上阴霾密布,久久不散。后来郦道元注《水经》,在《灅水篇》于延水条下也记载了磨笄山得名的典故。这表明,直到北魏统治之际,在磨笄山附近依然流传着早年代王夫人自杀的典故。加之,附近一带屡遭战乱,山区常有绿林强盗出没,于是行人视若畏途。北魏太安年间,已经成为当朝太后的常氏路过磨笄山,她久久地驻足,仰视这座在宽阔平原上兀自矗立的险峻山峰,俯听乡老诉说代王夫人的悲惨情由,不禁悯然叹息。悲悯之后,常氏竟然选定磨笄山作为自己的归宿。和平元年(460年),常氏去世。朝廷果然按照她的遗志,将她葬于磨笄山。
磨笄山在北魏时代尚未如现代那样,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风景胜地,代王夫人自杀的典故更不是吉庆征兆,常氏为何偏偏留下葬于此山的遗志,个中必定有曲折苦衷。笔者撮合《魏书·外戚常英传》等文献,与常氏本传对照阅读,略加揣摩推演如下。
《魏书》
常氏本传中的高宗,就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的祖父是太武帝,父亲是监国的太子拓跋晃,所以他一生下来就被视为未来君主的候选人了。北魏后宫有子贵母死的规则。按照这条规则,储君之母将被处死,然而幼小的储君却需要有人照顾,因此就派生出由保母或乳母抚养储君的惯例。为了确保安全,幼小的储君及其乳母会被安顿在别宫抚养,不得与亲生母亲同居共处。所以,文成帝自幼便一直由乳母常氏抚养着。
常氏虽然出身乳母,但是据说她的家族也曾显赫一时。常氏的祖父常亥曾在前秦苻坚朝任扶风太守。扶风郡隶属于司隶校尉,管辖京师长安以西诸县,是拱卫京师的要地,可见常亥当时颇受器重。常太后的父亲常澄当过后燕勃海太守。勃海郡领南皮等十县,辖有今河北省东南部的沧州市一带。然而,后燕后来被北魏攻灭,常家随之破落。那时候常家的掌门人是常氏的长兄常英。常英带领家族逃难,到达辽西龙城,成为北燕国的臣民。
常氏之母宋氏为常澄侍妾,常氏在娘家地位低下,所以早早就嫁与平常人家了。此后常氏的生活虽然拮据,但是还算安定。岂料北魏太武帝发动大军东征,将北燕败灭了。北燕臣民大多被掳掠到北魏国都平城,其中就有常氏及其亲属。接着,生育不久的常氏被押入北魏后宫,陷入命运未卜的境地。谁知不幸之中竟有侥幸,常氏被选中成为刚刚出生的拓跋濬的乳母。
太武帝的穷兵黩武,招致朝廷政局动荡不安。原本监国的太子被太武帝逼死,接着太武帝被阉官宗爱谋杀,其嫡长孙拓跋濬成为孤儿。幸亏有乳母常氏的机警隐藏与竭力保护,拓跋濬才免遭不测。阉官宗爱势力被镇压之后,拓跋濬受到群臣拥立,登基当上皇帝,是为文成帝。文成帝颇有感恩之情,先尊常氏为保太后,进而尊常氏为皇太后,从此常氏尊贵无比。
影视作品中的拓跋濬和母亲
常氏享尽物质上的荣华富贵,精神上却极度空虚,她不断地想起自家的亲人。过去作为乳母,她出不得宫廷,无法与亲属联系;如今成为太后,她可以为所欲为了。常太后让文成帝追赠她的祖父为辽西简公,追赠她的父亲为辽西献王。她又让朝廷封她的兄长常英为太宰、辽西王,封她的弟弟常喜为左光禄大夫、燕郡公。还将其他常家亲眷找到,不管血缘的远近,都为他们一一封赏官爵和财产。
历史给予常氏契机,让她登上北魏后宫权力的顶巅,而造成契机的原因则是后宫子贵母死规则。子贵母死的第一例是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杀储君之母刘夫人事件,道武帝着此先鞭的目的在于杜绝母后及外戚干预朝政。然而,亲生母后被处死后,位置被乳母取代,形成冒牌太后及其外戚势力膨胀的结果。真乃历史的报应,这是道武帝始料不及的。
道武帝制定残忍的杀戮规则,使自己的后代失去母爱,也使他人的子女失去乳养。话说回来,众多受到常氏恩赐之人,其实并非常氏真正挂记的至亲。常氏是庶出之女,在常家原本地位卑贱,不会得到多少家庭温暖,更谈不上亲人呵护。在常氏的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她那断了奶的亲生孩子以及孩子的父亲。常氏命人遍寻亲人,唯独她的丈夫和孩子下落不明,不知是在常氏进宫之际就被除掉了,还是事后因穷困或灾难而不幸殒命了。常氏痛心疾首,她不会忘记过去,正是北魏大军焚毁了她的家园,掳掠了她的亲人,强令她离开故土与家庭,迫使她在冷酷的宫廷里苟活。乳子文成帝虽然对常氏不薄,但他的祖父却是灭绝她安定生活的仇敌,以往抛子别夫的沉重代价是永远难以补偿的。所以,常氏对文成帝难以寄托真正的亲情,她日夜感受着孤独的煎熬。
为了释放心中的抗议,常氏特意将父亲的陵墓迁葬到北燕所在地辽西,并为父亲树碑,立庙,置守冢,以寄托她对故国故乡故亲的哀思。由此就不难理解,何以常氏路过磨笄山时会久久地驻足,因为代王夫人的悲剧勾起了她的联想。如同代王夫人那样,常氏身后的安排也处于两难的地步。一方面,身为北魏的太后,常氏不可能葬回故乡辽西的坟茔;另一方面,原本只是乳母,在北魏皇家并无位次,常氏既不能也不想葬入皇族陵园。孑然一身的常氏选定磨笄山这座孤峰,她追随代王夫人去了。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
发布时间:2024-11-30
作者: 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ISBN号:9787101122701
价格:
¥510.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