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全本”主理人光头王老师和我们一起共读《史记》名篇。
读着读着,名篇与名篇之间,名著与名著之间,产生了有趣的勾连——
原来,清代大才子金圣叹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六部经典,列为"六才子书"。
第三才子书《史记》,和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可以一起读吗?
当然可以,共读,更有趣味。
金圣叹,显然就是这样一位“知读者”。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都把小说视为史传的附庸,认为“小说者,正史之余也”,而金圣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评点《水浒传》时,不仅看到了小说与正史的根本不同,还看到了《史记》对《水浒传》写作手法的深刻影响。
应读者之邀,我们把这篇经典的《水浒》导读,全文发出。
读过之后,您若意犹未尽,还可以看看“四大名著 名家点评”《水浒传》里,金圣叹那些穿插于文中,精彩绝伦、新颖独到的评语。
大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如《史记》须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所以他于《游侠》《货殖传》特地着精神。乃至其余诸记传中,凡遇挥金杀人之事,他便啧啧赏叹不置。一部《史记》,只是“缓急人所时有”六个字,是他一生著书旨意。《水浒传》却不然。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故其是非皆不谬于圣人。后来人不知,却是《水浒》上加“忠义”字,遂并比于史公发愤著书一例,正是使不得。
《水浒传》有大段正经处,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使人见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从来人却是不晓得。
《水浒传》独恶宋江,亦是歼厥渠魁之意,其余便饶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