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物色:金瓶梅读“物”记》面世,引发学界与读者的广泛关注。作者扬之水通过钩沉《金瓶梅》中的金银首饰、家具陈设、酒器茶具等日常器物,以文物与文献互证,重构明代市井生活的肌理。该书入选中国好书月度榜单、中国出版集团年度榜单等,成为古典文学与物质文化研究领域的标志性著作。
2025年7月,《物色》增订版出版,在初版基础上精益求精:
1. 新增重磅研究:补入《明赵谅墓出土漆棺画丛考》一文,以首都博物馆修复的明代漆棺高清图像,比对小说中李瓶儿出殡仪仗,揭示文物细节与文学描写的惊人契合。
2. 内容修订与图像升级:对旧版内容增删润色,并更换近百幅高清文物插图,强化图文互证。
七载磨砺,物色弥新。在本次增订本的后记中,扬之水讲述了近年来的思考。
第二十七回西门庆为蔡太师打点寿礼,“寻了两副玉桃杯”,又同一回里,“那潘金莲放着椅儿不坐,只坐豆青磁凉墩儿”,都不乏可以对应的明代实物。
这一类无须详考信手可拈的“图解”之例尚有不少,重版之际因不免动念增补“图解举例”一编。文字、图像与实物的如此聚合,或可成就一部具象的《金瓶梅词话》,庶几不负作者“摹物不倦”之用心。但转而念及在信息空前发达的今天,这一切似乎已经变得很容易,或许用不了多久即可由人工智能来完成,终究决定从略。
*本文系《物色:金瓶梅读“物”记》(增订本)“增订版后记”,曾刊于2025年7月2日《中华读书报》。标题为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