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代人用“逃避可耻但有用”调侃生活的无奈,那么千年前的魏晋士人,早已将这句话演绎成一种生存哲学。罗宗强先生的《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恰似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魏晋士人精神世界的大门。书中,他们在乱世洪流中构建起一座座“精神避难所”,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逃避的哲学。
无论如何选择,都指向同一个命题:当现实无法承载理想时,如何在精神世界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然而,超脱世俗的嵇康,终被世俗所杀;“一醉六十日”的阮籍,穷途哭声中难掩内心的孤寂;西晋士人不避世俗,任情适性,却走向低级趣味的空虚;东晋士人流连山水,只求片刻宁静安逸,却改变不了半壁山河的伤痛现实。人们规避着前人的困境,却又陷入了新的困境。玄学为士人搭建的心灵栖所,似乎也不能永远遮蔽风雨。面对个体与群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魏晋士人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我们能从他们的纠结与尝试中,获得不断求索的勇气和继续前进的启示。
这种逃避,不是由于懦弱,而是对世俗束缚的超越。陶渊明用实践证明:当现实无法改变时,精神自足便是最大的自由。然而陶渊明的逃避是很难复制的。就连陶渊明本人,也没能做到终生如此。世俗情结岂是那么容易摆脱?能短暂摆脱,已相当不易。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 著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