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已经教了整整三十年。
要带领学生在一两个学期之内跨越上千年,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著《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便是陈引驰课堂实录的集萃,包含着他“自认很重要而值得三复其言的内容,也有放言无忌的东张西望和跑野马。”
陈引驰重视常识,不局限于各种具体的文学史知识,而是重在梳理文脉演进的关节转捩处。他打破定说,提出中国文学史“三个轴心时代”的独到之说,在浩瀚而细微的文脉演进中,建构了“一个人的文学史”。
读这本书能发现,陈引驰讲文学史,除了文本、作者、文学事件、文学流变之外,他的视角和立场,始终关注着接受者,关注着文学对后世的读者、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传统是活的,是在一代代人的认同和传承之中生生不息。传统文化是认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理想、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还与传统相关联,影响着我们如何界定幸福美满,影响着我们如何待人接物,影响着我们如何愉悦身心。”陈引驰说。
当大众意识到,听上去那么遥远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那么辽阔的中华文脉、那么精深的传统文化都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有关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就会和文化靠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