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北方到长江的水道,尤其是江淮之间的水道只有两条,一条是后代的大运河,当时叫中渎水,再就是濡须水。尤其是中间的濡须水,因为当时中渎水老堵,曹丕有一次半路上过不去,船淤在那儿了,急得他差点要烧船。”
责任编辑 | 刘悠翔
66年后,宋杰还是会想起,他六岁时在幼儿园读到同学带来的《赤壁大战》连环画的那天。他对中国历史的热爱便从这本“小人书”开始。他攒下自己的早午餐饭钱,终于拥有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其实还有一本《走麦城》始终没有买,“因为心目中的大英雄关羽死了,而且死得那么窝囊,让人接受不了,所以不愿意买这本书。”宋杰说。
1982年,宋杰从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他此后有10年研究的是经济史,但军事史始终是他的兴趣所在。1990年代初,战略地理学在国内有了重大的发展。他的导师宁可教授给他定下研究方向: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立和东西抗衡。接到这个宏大主题,宋杰从先秦开始研究,完成他的博士论文《先秦战略地理研究》,后又从战争的地理枢纽切入,花了20年写就《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宋杰真正开始专心研究三国则是在近20年。“我再想写(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立和东西抗衡)这个题已经快退休了,不能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全写。三国是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的时代,就开始写三国。”宋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宋杰的三国系列著作第一部为《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于2018年出版,分为三册,对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军事重镇和军事方略,以及三国时期战争的路线、关防、部署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现已成为三国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从地理的角度解读三国历史,会发现和想象中的三国不大一样。“过去都认为有很多计谋,但实际上看三国的历史,它的计谋很有限,尤其是在三国鼎立形成之后,相互打就那么几条路,只要把路上的要点守住,就没什么办法了。”宋杰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南方周末:可能许多人以为三国时间很长,其实在历史学的概念上,真正的三国时期从刘备称王到西晋灭吴,一共44年。
宋杰: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争议,一般来说还是以刘备入蜀,占据四川成都以后算作三国鼎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