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典籍浩如烟海,即便穷尽一生,也难以尽览。为此,一部优秀的选本便成为普通读者学习古代经典的阶梯。清代有三部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它们分别是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写的《古文观止》、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和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因为是给学生编的教材,《古文观止》的选文篇幅相对短小、数量较少;另外两部选本的内容则更加丰富,文章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经史百家杂钞》更是被称为“最佳国学入门书”。
《经史百家杂钞》从咸丰元年(1851)初开始编纂,成书于咸丰十年(1860)春季,历时十年。全书共分“著述门”“告语门”“记载门”三门,门下又细分出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洋洋洒洒二十六卷。
01注重文章的文学性。从先秦诸子散文的汪洋恣肆,到汉魏辞赋的华丽铺陈,再到唐宋八大家的醇厚文风,乃至明清小品文的清新隽永,各类文学风格兼收并蓄。书中既有庄子《逍遥游》那般想象奇崛、文字空灵,以寓言故事阐述深邃哲理,让人沉浸于浪漫奇幻文学意境,体悟精神自由之追求的篇章;又有韩愈《师说》这般行文流畅、逻辑严谨,以平实语言论述从师学习重要性,开风气之先,振聋发聩的佳作。02以“经世济民”为核心要义。书中选入大量关乎政治得失、军事谋略、民生休戚、经济治理的文章,如管仲的《管子》,从“国颂”“四维”“四顺”等多方面阐述治国牧民之道,主张礼义廉耻为国家四维,强调顺应民心,为统治者提供实用治国方略;晁错的《论贵粟疏》,直击西汉农业与民生问题,提出重农贵粟的主张,为稳定国家经济提供了思路;又如苏洵的《六国论》,借剖析六国灭亡缘由——“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暗讽北宋统治者赂敌求和的软弱国策,以史为鉴,警示当朝。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历代兴衰规律,明晰经国济民策略,培养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经史百家杂钞》中收录文章最多的是韩愈,涉及诸多门类,共有110篇,占整部著作的近七分之一。曾国藩对韩愈极为推崇,将《韩昌黎集》与《史记》《汉书》《庄子》并称“生平好读”的四种书。
经史百家杂钞--(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全八册)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