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部综艺让《传习录》走进大众的视野,这部综艺就是《典籍里的中国》;到了2022年,《传习录》又因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而再次获得大家的关注。而两年过去了,这部经典仍旧受到大家的欢迎。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明成化八年(1472),卒于明嘉靖七年(1529),谥文成,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余姚)人。他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幼便接受儒学教育,以学圣贤作为人生第一等要事。不过,在学习朱子学说观竹“格物”后,因未能领悟其中道理,便改从词章之学。他从 34岁起开始收徒讲学,后来因反对宦官刘瑾而被谪贬至生存环境恶劣的贵州龙场。也正是在龙场这段经历中,王阳明超脱了荣辱得失,静悟人生真谛,史称“龙场悟道”,这成为他摆脱程朱理学,自创心学的关键转折点。后来,王阳明的首徒徐爱提议搜集先生言论,这些言论最终经由路侃、南大吉、钱德洪等众人之手形成了现在通行的三卷本《传习录》。“传习”二字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指的就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习”不仅仅是指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学习、温习,更是践习,二者结合、教学相长,缺一不可。《传习录》集中而全面地体现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概而言之,其主要内容和思想是围绕阳明心学的四大命题展开的。
《传习录》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